出自兩漢司馬遷《史記》:
摘自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
解釋:原指眾口所責(zé),雖堅如鐵石之物,亦告熔化;毀謗不止,令人難以生存,而遭毀滅。后喻輿論作用極大,眾口一詞,積非成是;流言可畏,能顛倒是非,置人于死地。
注釋參考
眾口鑠金
眾口鑠金 (zhòngkǒu-shuòjīn) 鑠金:熔化金屬。眾口一詞,足能熔化金屬。比喻謠言多,可以混淆是非 public clamour can confound right and wrong 成語解釋鑠:熔化。形容輿論力量大,連金屬都能熔化。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。眾口鑠金出處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眾心成城,眾口鑠金?!笔褂美淙貉韵齺y,異說爭鳴;眾口鑠金,積非成是。積毀銷骨
謂眾口不斷毀謗,會致人于死地?!妒酚洝垉x列傳》:“臣聞之,積羽沉舟,羣輕折軸,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?!?宋 楊萬里 《答陳國材書》:“一事未作,羣咻至積毀銷骨,其何可當(dāng)!”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·題<吶喊>》:“積毀可銷骨,空留紙上聲?!币嘧鳌?積毀消骨 ”。 漢 劉向 《新序·雜事三》:“昔 魯 聽 季孫 之説逐 孔子 , 宋 信 子冉 之計逐 墨翟 ,以 孔 墨 之辯而不能自免,何則?眾口鑠金,積毀消骨?!?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序》:“ 孟軻 云:‘ 堯 舜 不勝其美, 桀 紂 不勝其惡?!瘋餮允е?,圖景失形。眾口鑠金,積毀消骨,久矣其患之也。” 宋 蘇軾 《代滕甫辨謗乞郡書》:“積毀消骨,巧言鑠金,市虎成於三人,投杼起於屢至。”
成語解釋積:聚;毀:毀謗;銷:熔化。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。積毀銷骨出處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?!笔褂美涠呻胖疾晃﹪w,職競尋常,自相楚剝,為害轉(zhuǎn)深,積毀銷骨。司馬遷名句,史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