孰知天柱峰,今與郡齋對
出自唐代獨(dú)孤及《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見示之作》:
早歲慕五岳,嘗為塵機(jī)礙。
孰知天柱峰,今與郡齋對。
隱嶙抱元?dú)?,氤氳含青靄。
云崖媚遠(yuǎn)空,石壁寒古塞。
漢皇南游日,望秩此昭配。
法駕到谷口,禮容振荒外。
焚柴百神趨,執(zhí)玉萬方會(huì)。
天旋物順動(dòng),德布澤滂霈。
講武威已耀,學(xué)仙功未艾。
黃金竟何成,洪業(yè)遽淪昧。
度世若一瞬,昨朝已千載。
如今封禪壇,唯見云雨晦。
長望哀往古,勞生慚大塊。
清暉幸相娛,幽獨(dú)知所賴。
寒城春方正,初日明可愛。
萬殊喜陽和,余亦荷時(shí)泰。
山色日夜綠,下有清淺瀨。
愧作拳僂人,沈迷簿書內(nèi)。
登臨嘆拘限,出處悲老大。
況聽郢中曲,復(fù)識湘南態(tài)。
思免物累牽,敢令道機(jī)退。
瞞然誦佳句,持此秋蘭佩。
注釋參考
孰知
深刻了解;清楚地知道?!盾髯印ざY論》:“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(yǎng)情也!” 唐 杜甫 《垂老別》詩:“老妻臥路啼,歲暮衣裳單。孰知是死別,且復(fù)傷其寒?!?唐 韓愈 《復(fù)志賦》:“窺前靈之逸跡兮,超孤舉而幽尋,既識路又疾驅(qū)兮,孰知余力之不任?!?/p>
天柱
(1).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?!痘茨献印椥斡?xùn)》:“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,怒而觸 不周之山 ,天柱折,地維絶。”《神異經(jīng)·中荒經(jīng)》:“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,其高入天,所謂天柱也,圍三千里周圓如削?!?唐 王勃 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地勢極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遠(yuǎn)?!?郭沫若 《女神·女神之再生》詩:“黨徒們呀,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!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!碰壞!”
(2).比喻負(fù)重任者。 田漢 《關(guān)漢卿》第五場:“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《正氣歌》,才知道現(xiàn)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、天柱,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?!?/p>
(3).耳的別名?!短接[》卷三六六引《長沙耆舊傳》:“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,相師曰:‘耳為天柱,今君耳城郭,必典家邦。’”
(4).山名。在 山東 平度縣 北。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山東七·萊州府》:“ 天柱山 ,州( 平度州 )北五十里,絶頂巉巖,聳立如柱。”
(5).山名。又名 霍山 。在今 安徽 。 西漢 元封 五年(公元前106年) 武帝 南巡,登其山,號為南岳,即此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(jì)》:“上巡 南郡 ,至 江陵 而東,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?!?裴駰 集解引 應(yīng)劭 曰:“ 潛縣 屬 廬江 , 南岳 霍山 也。”
(6).山名。在 浙江省 余杭縣 北。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浙江二·杭州府》:“﹝ 大滌山 ﹞其右為 天柱山 ,高六百六十丈……為第五十七福地?!?/p>
(7).山名。 陜西 岐山 的別名。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陜西四·鳳翔府》: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?!?/p>
(8).星名。屬于東方七宿中的角宿?!稌x書·天文志上》:“三臺(tái)六星,兩兩而居,起文昌,列抵太微。一曰天柱,三公之位也?!薄缎墙?jīng)》卷上:“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(nèi),近東垣,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?!?/p>
郡齋
郡守起居之處。 唐 白居易 《秋日懷杓直》詩:“今日郡齋中,秋光誰共度?” 唐 李商隱 《華州周大夫宴席》詩:“郡齋何用酒如泉,飲德先時(shí)已醉眠。” 清 趙翼 《鎮(zhèn)安土俗》詩:“城中屋少惟官廨,墻上山多逼郡齋?!?/p>
獨(dú)孤及名句,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見示之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