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炎《用元韻答汪廣文》:
十丈花開玉井峰,藤蘿亦附灌木叢。
可憐浮食不根著,南北羈旅如燕鴻。
倦飛欲返返未得,夢(mèng)魂時(shí)繞三徑松。
故人相見發(fā)孤笑,執(zhí)熱一濯清穆風(fēng)。
小傾家釀歌驪駒,有懷未吐行匆匆。
山寒不開北枝梅,地遠(yuǎn)誰樹南荊楓。
欲談此意無為領(lǐng),撥灰消盡麒麟紅。
未免隨俗且折腰,薄以今古澆其胸。
六經(jīng)之澤溉萬世,譬如畦稻宵露蒙。
陳言有味可涵泳,環(huán)堵差勝朝市中。
退之一賦吾未許,二禽雅意豈愿籠。
乘軒執(zhí)圭何有哉。
日光熠熠塵飛空。
由來賢達(dá)多下位,高原不解生芙蓉。
龍魚仙伯妙此理,垂云小憇來儒宮。
洞庭湘山入詩句,借與光彩勝赮虹。
百聞不及一見面,獨(dú)對(duì)霜月搔飛蓬。
清光何事亦多闕,試為問之修月翁。
注釋參考
乘軒
乘坐大夫的車子?!蹲髠鳌らh公二年》:“ 衛(wèi)懿公 好鶴,鶴有乘軒者?!?杜預(yù) 注:“軒,大夫車?!焙笥靡灾缸龉?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善說》:“前雖有乘軒之賞,未為之動(dòng)也?!?南朝 宋 鮑照 《擬古》詩之六:“不謂乘軒意,伏櫪還至今?!?宋 蘇軾 《次韻子由述懷四絕》之三:“兩鶴摧頽病不言,年來相繼亦乘軒?!?郁達(dá)夫 《寄和荃君原韻》之三:“鬼蜮乘軒公碌碌, 杜陵 詩句只牢愁?!?/p>
執(zhí)圭
亦作“ 執(zhí)珪 ”。1.以手持圭。《論語·鄉(xiāng)黨》:“執(zhí)圭,鞠躬如也,如不勝?!薄稇?zhàn)國策·韓策三》:“ 申不害 與 昭釐侯 執(zhí)珪而見 梁 君?!惫糯蠓蚴嫉脠?zhí)圭,因以指稱仕宦。 清 陳夢(mèng)雷 《李葆甫傳》:“至夫棲遲泉石,樂其天真,較世之執(zhí)圭膺組而俯仰趦趄者,世必有能辨之,又奚俟予言?!?/p>
(2). 先秦 楚國 爵位名。圭以區(qū)分爵位等級(jí),使執(zhí)圭而朝,故名?!秴问洗呵铩ぶ帧罚骸?荊王 聞之,仕之執(zhí)圭。”《戰(zhàn)國策·楚策一》:“ 楚 嘗與 秦 構(gòu)難,戰(zhàn)於 漢中 , 楚 人不勝,通侯、執(zhí)珪死者七十餘人,遂亡 漢中 ?!?/p>
(3).泛指封爵。 清 包世臣 《藝舟雙楫·與吳熙載書》:“執(zhí)珪之賞,是足下材力自致,非聚族而謀者,所敢與其巧也?!?/p>
何有
(1).有什么。《詩·邶風(fēng)·谷風(fēng)》:“何有何亡,黽勉求之?!?鄭玄 箋:“君子何所有乎?何所亡乎?” 晉 潘尼 《贈(zèng)陸機(jī)出為吳王郎中令》詩:“ 崐山 何有?有瑤有珉?!?/p>
(2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。《論語·里仁》:“能以禮讓為國乎?何有?” 何晏 集解:“何有者,言不難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如好貨,與百姓同之,於王何有?” 漢 袁康 《越絕書·計(jì)倪內(nèi)經(jīng)》:“王審用臣之議,大則可以王,小則可以霸,於何有哉?” 晉 陶潛 《擬古》詩之一:“意氣傾人命,離隔復(fù)何有?”
(3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、不愛重等?!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俺異海κ且?, 蒲 人、 狄 人,余何有焉?今君即位,其無 蒲 狄 乎!” 楊伯峻 注:“何有,古人習(xí)語,意義隨所施而異,此謂心目中無之也?!薄秴问洗呵铩ぶ印罚骸叭酥椋遣粣燮渥右?,其子之忍,又將何有於君?” 清 侯方域 《重修顏魯公碑亭記》:“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,曾不若脫屣,而何有于亭?”
(4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(guān)?!蹲髠鳌ふ压四辍罚骸?祁氏 私有討,國何有焉?” 杜預(yù) 注:“言討家臣,無與國事。”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若利本之顛, 瑤 何有焉?” 宋 曾鞏 《寄歐陽舍人書》:“茍其人之惡,則於銘乎何有?”
(5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、不在乎?!蹲髠鳌ふ压辍罚骸?吉 若獲戾,子將行之,何有於諸 游 ?” 楊伯峻 注:“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。” 明 李贄 《與周友山》:“士為知己者死,死且甘焉,又何有于廢棄歟?” 魯迅 《熱風(fēng)·反對(duì)“含淚”的批評(píng)家》:“然而一切青年的心,卻未必都如此不凈;倘竟如此不凈,則即使‘授受不親’后來也就會(huì)‘瞟’,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,那時(shí)便是一部《禮記》,也即等于《jin{1*1}瓶{1*1}梅》了,又何有于《蕙的風(fēng)》?”
(6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。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獲 晉侯 ,以厚歸也;既而喪歸,焉用之?大夫其何有焉?” 杜預(yù) 注:“何有猶何得?!?/p>
(7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?!段倪x·木華<海賦>》:“弘往納來,以宗以都。品物類生,何有何無?” 李善 注:“言諸品物以類相生,何所不有?何者而無?言其多也?!?/p>
(8).哪里有,豈有。 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“澤虞是濫,何有春秋?”《后漢書·賈琮傳》:“刺史當(dāng)遠(yuǎn)視廣聽,糾察美惡,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?” 唐 韓愈 《與孟尚書書》:“凡君子行己立身,自有法度……何有去圣人之道,捨先王之法,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?” 明 吳承恩 《贈(zèng)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》:“自仍歲之水也,洪濤冒夫城郭,而何有於田,何有於食,何有於租與賦哉!”
王炎名句,用元韻答汪廣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我變成狗了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