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蘇軾《法惠寺橫翠閣》
朝見吳山橫,暮見吳山縱。
吳山故多態(tài),轉側為君容。
幽人起朱閣,空洞更無物。
惟有千步岡,東西作簾額。
春來故國歸無期,人言悲秋春更悲。
已泛平湖思濯錦,更看橫翠憶峨眉。
雕欄能得幾時好,不獨憑欄人易老。
百年興廢更堪哀,懸知草莽化池臺。
游人尋我舊游處,但覓吳山橫處來。
注釋參考
濯錦
(1). 成都 一帶所產的織錦,以華美著稱。亦指漂洗這種織錦。 唐 元稹 《感石榴二十韻》:“暗虹走繳繞,濯錦莫周遮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廣知》:“ 歷城 北二里有 蓮子湖 ,周環(huán)二十里,湖中多蓮花,紅緑間明,乍疑濯錦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聞撤織造志喜》詩:“尚方玉帛年來盛,早見 西川 濯錦多?!?靳榮藩 注引《文選·蜀都賦》注:“ 譙周 《益州志》云: 成都 織錦既成,濯於江水,其文分明,勝於初成,他水濯之不如 江 水也?!?/p>
(2).江名。參見“ 濯錦江 ”。
橫翠
(1).呈現翠綠色。 唐 李遠 《題橋賦》:“ 銅梁 杳杳以橫翠, 錦水 翩翩而逆浪?!?/p>
(2).指所呈現的翠綠色。 宋 樓鑰 《題范寬秋山小景》詩:“山高最難圖,意足不待大,尺楮眇千里,長 江 侵橫翠。”
(3).閣名。 宋 蘇軾 《法惠寺橫翠閣》詩:“已泛平湖思 濯錦 ,更看 橫翠 憶 峨嵋 ?!?/p>
峨眉
也寫作峨嵋、峩眉。山名。在 四川 峨眉縣 西南,因山勢逶迤,有山峰相對如蛾眉,故名。佛教稱為 光明山 ,道教稱為“虛靈洞天”、“靈陵太妙天”。其脈自 岷山 綿延而來,突起為 大峨 、 中峨 、 小峨 三峰。頂部為玄武巖覆蓋,有 峨眉 寶光、 舍身崖 、 洗象池 、 龍門洞 等勝匚與 浙江 普陀山 、 安徽 九華山 、 山西 五臺山 并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。又 山東 、 河南 、 安徽 、 福建 、 廣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,以“峨眉”為名的山。
蘇軾名句,法惠寺橫翠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