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大觀《偈頌五十一首》:
不動本位,瑞應人間。
冠群靈而首出,攝大千於毫端。
萬彙熙熙兮春臺之樂,萬邦納納兮磐石之安。
注釋參考
群靈
眾神?!稌x書·樂志上》:“眾神感,羣靈儀?!?清 龔自珍 《五經大義終始論》:“至澹以應羣靈,至沖虛以應兆人?!?
首出
杰出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哀吊》:“自 賈誼 浮 湘 ,發(fā)憤弔 屈 ,體周而事覈,辭清而理哀,蓋首出之作也?!?宋 孫光憲 《北夢瑣言》卷七:“前輩 許棠 《過洞庭詩》,最為首出,爾后無繼斯作?!?孫中山 《建國方略·不知亦能行》:“ 中國 為世界最古之國,承數千年文化,為東方首出之邦?!?/p>
大千
“ 大千世界 ”的省稱。 晉 道恒 《釋駁論》:“故神暉一震,則感動大千?!?宋 蘇軾 《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》詩:“忽登最高塔,眼界窮大千?!?趙樸初 《滿庭芳·為人民大會堂作》詞:“氣吞大千, 天安門 外, 泰岱 壯嚴?!?/p>
毫端
(1).細毛的末端。比喻極細微。《后漢書·南匈奴傳》:“嗚呼!千里之差,興自毫端。” 宋 張孝祥 《水調歌頭·金山觀月》詞:“漱冰濯雪,眇視萬里一毫端?!?/p>
(2).猶言筆底;筆下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<書品>序》:“其轉註假借之流,指事會意之類,莫不狀范毫端,形呈字表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贈李士云》詩:“毫端出窈窕,心手初不著?!?清 屠文漪 《邁陂塘·題陸旉亭小照》詞:“是誰將玉山瓊樹,毫端圖畫偏似?!?/p>
釋大觀名句,偈頌五十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