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時禮數(shù)隔,制作難上請
出自唐代杜甫《八哀詩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》:
相國生南紀,金璞無留礦。
仙鶴下人間,獨立霜毛整。
矯然江海思,復與云路永。
寂寞想土階,未遑等箕潁。
上君白玉堂,倚君金華省。
碣石歲崢嶸,天地日蛙黽。
退食吟大庭,何心記榛梗。
骨驚畏曩哲,鬒變負人境。
雖蒙換蟬冠,右地恧多幸。
敢忘二疏歸,痛迫蘇耽井。
紫綬映暮年,荊州謝所領(lǐng)。
庾公興不淺,黃霸鎮(zhèn)每靜。
賓客引調(diào)同,諷詠在務屏。
詩罷地有馀,篇終語清省。
一陽發(fā)陰管,淑氣含公鼎。
乃知君子心,用才文章境。
散帙起翠螭,倚薄巫廬并。
綺麗玄暉擁,箋誄任昉騁。
自我一家則,未缺只字警。
千秋滄海南,名系朱鳥影。
歸老守故林,戀闕悄延頸。
波濤良史筆,蕪絕大庾嶺。
向時禮數(shù)隔,制作難上請。
再讀徐孺碑,猶思理煙艇。
注釋參考
向時
向時 (xiàngshí) 先前 earlier;previously 非及向時之士也。——漢· 賈誼《過秦論》 何時云里諸峰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禮數(shù)
禮數(shù) (lǐshù) 禮節(jié);禮貌的等級 courtesy;etiquette 污了禮數(shù),怕人笑話?!苎┣邸都t樓夢》作難
作難 (zuònán) 為難;受窘 feel embarrassed;feel awkward 阻撓;刁難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sb. 作難 (zuònán) 作亂;鬧事 stage an armed rebellion;rise in revolt上請
(1).向上級請求或請示。《韓非子·二柄》:“ 田常 上請爵祿而行之羣臣?!?唐 韓愈 《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》:“公將行,曰:‘吾天子吏,使海外國,不足於資,宜上請,安有賣官以受錢邪?’”《元史·河渠志一》:“眾議紛紜,互陳利害,當事者疑惑不決,必上請朝省。” 清 嚴有禧 《漱華隨筆·太常博士》:“即如廢 昌邑王 奏中,公卿將相列名上請,必曰:臣 敞 等,謹與博士議云云。其重之如此?!?/p>
(2). 唐 宋 禮部試士出試題,準舉子進問題意,謂之“上請”。 宋 葉夢得 《石林燕語》卷八:“ 唐 禮部試詩賦題,不皆有所出,或自以意為之,故舉子皆得進問題意,謂之上請。” 宋 吳自牧 《夢粱錄·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》:“知貢舉等官,於廳前備香案穿秉而拜,諸士人皆答拜。方下簾幙,出示題目于廳額。題中有疑難處,聽士人就簾外上請。”
杜甫名句,八哀詩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