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樓鑰《跋李少裴修禊序》:
蘭亭修禊就和中,群賢高會俱雍容。
右軍作序亦寓耳,藁草乃致傳無窮。
自言疑若有神助,他日屢書終不同。
歷代傳寶在秘府,尤其甚者唐太宗。
當時搜取極心力,模本一一攽群公。
惟此真跡最奇絕,蕭梁開皇有遺蹤。
親御奎文賜元嘉,龍蟠鳳翥何其工。
辯才所取秘昭陵,此本一洗凡馬空。
崔家兄弟列清要,誨子況復稱龜龍。
圖書四部資校讎,當時尚有貞觀風。
自云此為最善本,冰御臣液題甚恭。
李王深得撥鐙法,筆力絕勁雄江東。
右軍以來皆妙筆,名勝異代如相從。
病余扶憊行掃松,李君攜來為發(fā)蒙。
平生多看舊墨本,一見使我開心胸。
摩挲嘆息不自己,至寶盍入明光宮。
隱居懷寶正不惡,異氣或能牛斗沖。
,叩門有客勿傾倒,恐有御史來乘驄。
注釋參考
李王
明 “后七子”領袖 李攀龍 與 王世貞 的并稱。 清 錢謙益 《<賴古堂文選>序》:“文章升降之際,未易以隻手挽力。日者 云間 之才士,起而噓 李 王 之燄?!?/p>
撥鐙法
書法用語。指作字運筆的方法。各家解說不同,大致可分三說:(1) 唐 林韞 《撥鐙序》:“鐙,馬鐙也,蓋以筆管著中指、無名指尖令圓活易轉動,筆皆直則虎口間圓如馬鐙也。足踏馬鐙淺則易轉運,手執(zhí)筆管亦欲其淺則易轉動矣?!?2)《說郛》卷二九引 宋 陳賓 《桃源手聽·書法》“ 錢鄧州 若水 嘗言,古之善書,鮮有得筆法者, 唐 陸希聲 得之,凡五字,擫、押、鉤、格、枑,用筆雙鉤,則點畫遒勁而盡妙矣,謂之撥鐙法?!?3) 明 楊慎 《撥鐙法》:“鐙,古燈字,撥鐙、畫沙、懸針、垂露,皆諭言。撥鐙如挑燈,不急不徐也?!?/p>
筆力
筆力 (bǐlì) 寫字、畫畫、寫文章用筆行文的力量;文章的氣勢 vigou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筆力雄健江東
江東 (jiāngdōng) 古時指長江下游蕪湖、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(qū),也泛指長江下游地區(qū)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據(jù)有江東?!度龂尽ぶT葛亮傳》 避亂江東?!巍?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 起兵江東。 割據(jù)江東。樓鑰名句,跋李少裴修禊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