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復(fù)《酬邢先生疊前韻》:
道人海南游五管,野服褷褵鶴羽短。
飛符分藥濟(jì)炎州,陰功早約三千滿。
細(xì)葺柔蔓作重茵,密綴圓荷為翠繖。
丹回七返已成珠,寶養(yǎng)三田如抱卵。
一身天畔若云浮,萬事世間皆刃斷。
行山書篆虎逃穴,臨水呼風(fēng)龍救旱。
弄琴得趣或忘弦,遇酒無辭任傾碗。
試持舊說啊真詮,深笑浮言多詭誕。
須知至道甚無煩,豈若俗書務(wù)集纂。
向走天下四十年,利口妄談何可筭。
引枝逐葉盡無根,神與形離不相伴。
超然自得方自知,天下一新如澡浣。
生平聞風(fēng)已默契,今者相從敢縱懶。
事來酬酢外須應(yīng),心不將迎意自散。
喜予雙眼爛熒熒,知予靈臺(tái)常坦坦。
寶身好事求雖多,誠言出口識(shí)還罕。
赤水遺珠若為求,五云瑤闕何時(shí)款。
凌空未便御風(fēng)行,跨馬先覺雙鐙暖。
輪扁運(yùn)斤棄繩墨,庖丁解牛游綮窾。
太清吾祖遺真風(fēng),欲逐青牛愧駑緩。
注釋參考
須知
須知 (xūzhī) 關(guān)于從事某一活動(dòng)必須知道的事情 notice;points for attention 考試須知 關(guān)于某事或某活動(dòng)的指南性知識(shí)或信息 guide 游覽須知 須知 (xūzhī) 必須知道 should know;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須知?jiǎng)倮麃碇灰?h3>至道(1).指最好的學(xué)說、道德或政治制度?!抖Y記·學(xué)記》:“雖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雖有至道,弗學(xué),不知其善也。”《禮記·表記》:“道有至,義有考。至道以王,義道以霸,考道以為無失?!?鄭玄 注:“此讀當(dāng)言‘道有至,有義,有考’,字脫一有耳。” 陳澔 集說引 應(yīng)氏 曰:“至道,即仁也。至道渾而無跡,故得其渾全精粹以為王?!?晉 陸機(jī) 《演連珠》之六:“是以至道之行,萬類取足於世;大化既洽,百姓無匱於心?!?/p>
(2).最高的原則、準(zhǔn)則?!盾髯印と逍А罚骸耙詮乃诪樯?,以貨財(cái)為寳,以養(yǎng)生為己至道,是民德也。”
(3).佛、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(shù)?!肚f子·在宥》:“來!吾語女至道。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極,昏昏默默?!?漢 牟融 《理惑論》:“﹝ 老子 ﹞曰:‘用其光,復(fù)其明,無遺身殃?!说郎乐?,吉兇之所住。至道之要,實(shí)貴寂寞,佛家豈好言乎!” 唐 陳鴻 《東城老父傳》:“讀釋氏經(jīng),亦能了其深義至道,以善心化市井人。” 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丁志·司命府丞》:“及見 海蟾 曰:‘汝以夙契得遇我。’命長跪傳至道。”
無煩
不需煩勞;不用?!蹲髠鳌ふ压辍罚骸?莒 之疆事, 楚 勿與知,諸侯無煩,不亦可乎?” 唐 韋渠牟 《步虛詞》之十八:“無煩騎白鹿,不用駕青牛?!?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補(bǔ)遺一》:“且抵承 曹大 ,無煩喚 姜五 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云夢(mèng)公主》:“此去定早還,無煩穿望。”
豈若
猶何如。表示不如?!墩撜Z·微子》:“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,豈若從辟世之士哉?”
俗書
(1).通俗流行的書體。 唐 韓愈 《石鼓歌》:“ 羲之 俗書趁姿媚,數(shù)紙尚可博白鵝。” 沉德潛 注:“隸書風(fēng)俗通行,別于古篆,故云俗書,無貶 右軍 意。” 清 顧炎武 《贈(zèng)張力臣》詩:“削柎追 宜官 ,俗書嗤 逸少 ?!?/p>
(2).品格不高的書法。 清 王士禛 《香祖筆記》卷十一:“ 元章 論 唐 人書,最不喜 柳 ,云 柳 出 歐陽 ,而為怪丑惡札之祖。自此世人始有俗書?!?/p>
(3).通俗流行而有別于正體的字。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山谷題跋·辨菴字》:“今俗書‘庵’字,既於篆文無有,又菴非屋,不當(dāng)從廣。” 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十:“俗書不可從者,謂古無此字,近人譌用者耳。”
(4).民間流行的通俗讀物。 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六:“今《百中經(jīng)》前所繪小兒樹,想沿於此。乃知俗書,亦有所本?!?/p>
(5).佛門指佛教經(jīng)典以外的書籍,如《老子》《莊子》等具有哲理性的書籍。 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九章:“ 遠(yuǎn) 引《莊子》為連類,乃似格義之?dāng)M配外書。 安公 聽 遠(yuǎn) 不廢俗書,則其通常令弟子廢俗書可知?!?/p>
李復(fù)名句,酬邢先生疊前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