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韓維《服除送兄弟還都》:
日月忽已遠(yuǎn),再見新谷升。
喪期有常數(shù),吉我衣與襟。
俯仰自悲咤,淚下肝膽崩。
尚推立身報(bào),未即泯馀生。
肅肅忠憲公,秉德輔休明。
報(bào)國有遺意,訓(xùn)言猶在聽。
況茲世厚恩,兄弟秩王庭。
一朝出門去,事業(yè)各自營。
上當(dāng)答君仁,上以為親榮。
獨(dú)此抑疴瘵,謝喧守柴荊。
掃冢奉時(shí)祭,履田課春耕。
既無公家責(zé),聊徇狷者情。
出處雖云異,要以道為程。
注釋參考
柴荊
(1).做柴用的小木。 唐 杜甫 《晨雨》詩:“暫起柴荊色,輕霑鳥獸羣?!?仇兆鰲 注:“柴荊,小木?!币槐咀鳌?紫荊 ”。 清 方文 《窮冬六詠·無薪》:“依人斬蒿艾,無處拾柴荊?!?/p>
(2).指用柴荊做的簡(jiǎn)陋門戶。 唐 白居易 《秋游原上》詩:“清晨起巾櫛,徐步出柴荊?!?宋 王安石 《送贊善張君西歸》詩:“柴荊雀有羅,公子數(shù)經(jīng)過。” 清 白華山人 《<十洲春語>序》:“今晨初霽,予方畚掘擁土,周匝樊槿,啄啄然聞?dòng)羞挡袂G者。”
(3).借指村舍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初去郡》詩:“恭承古人意,促裝反柴荊?!?唐 溫庭筠 《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》詩:“一水悠悠隔 渭城 , 渭城 風(fēng)物近柴荊。” 明 高濂 《玉簪記·命試》:“春風(fēng)桃李遍柴荊,花館琴書不絶吟?!?/p>
韓維名句,服除送兄弟還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