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
出自先秦 老子《老子·德經(jīng)·第七十四章》:
摘自《老子·德經(jīng)·第七十四章》
解釋:人民不畏懼死亡,為什么用死來嚇唬他們呢?
原文摘要:
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?若使民常畏死,而為奇者,吾得執(zhí)而殺之,孰敢?常有司殺者殺。夫代司殺者殺,是謂代大匠斲。夫代大匠斲者,希有不傷其手矣。
注釋參考
民不畏死
畏:懼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氣慨。奈何
奈何 (nàihé) 怎么辦 how 無可奈何 如何 how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 為之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且為之奈何。 奈何取之盡錙銖。(錙銖(zīzhū ),古代重量單位,一銖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,六銖為一錙,喻微小。)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 奈何飲于酒肆?!巍?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 懲治;對(duì)付 do sth.to a person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老子名句,老子·德經(jīng)·第七十四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