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崔鶠《和老人觀牧圖》:
作官畏人嘲,胡孫騎牧牛。
卻離大江水,還家整歸舟。
還家此計不可移,此樂勿令兒輩知。
行歌帶索拾遺穗,耳靜不復(fù)聞?wù)鬈薄?br>功名亦妄爾,吾生去此將安之。
趁此青草長,自牧牛與羊。
不減九十頭,何翅三百強(qiáng)。
沙平水淺南山下,千角萬蹄如此畫。
牛腰吹笛遡秋風(fēng),不問人間矍鑠翁。
注釋參考
不減
不減 (bùjiǎn) 不次于,不少于 no less than 其英雄本色不減當(dāng)年十頭
口語,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。意為十日出頭。 宋 歐陽修 《與大寺丞書》之十:“二哥十頭出京,三五日到家?!?清 翟灝 《通俗編·數(shù)目》:“‘十頭二十頭’……按:自十一至十九日,俗皆謂之十頭。二十一至二十九日,皆謂之二十頭。 北宋 時有斯言矣。”
何翅
見“ 何啻 ”。
三百
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曰:‘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無邪?!?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詩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內(nèi)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數(shù)?!焙笠浴叭佟敝复对娊?jīng)》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:“三百之蔽,義歸無邪。” 清 姚鼐 《<敦拙堂詩集>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義者,莫如 杜子美 ?!眳⒁姟?三百篇 ”。
崔鶠名句,和老人觀牧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遵命陛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