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館衣冠淪道路,三宮珠玉走風砂
出自宋代汪元量《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》:
西興渡口亂啼鴉,錦纜牽江目力賒。
六館衣冠淪道路,三宮珠玉走風砂。
山川不盡心難老,歲月憂煎發(fā)漸華。
行到湘南歸不得,倚門應是望天涯。
注釋參考
六館
(1).國子監(jiān)之別稱。 唐 制,國子監(jiān)領國子學、太學、四門、律學、書學、算學,統(tǒng)稱六館。 宋 元 以后,漸加合并,以至僅存國子一學,但后世仍以六館指國子監(jiān)。 唐 韓愈 《太學生何蕃傳》:“於是太學六館之士百餘人,又以 蕃 之義行,言於司業(yè) 陽先生 城 ,請諭留 蕃 ?!?明 宋濂 《送國子正蘇君還金華山中序》:“ 平仲 將行,率六館之士祖餞於 龍江 之上?!?清 馮桂芬 《改建正誼書院記》:“書院始於 唐明皇 建麗正書院。蓋六館之屬,與今書院異?!?/p>
(2).謂 清 之實錄館、文穎館、國史館、四庫全書館、四庫會要館、內(nèi)廷方略館。 清 梅曾亮 《光祿大夫經(jīng)筵講官禮部尚書李公墓碑》:“輶車風馳,入我包匭,成均大師,六館詠歌?!?/p>
衣冠
衣冠 (yīguān) 衣服和禮帽 clothes and hat 服飾 dress 衣冠不整 指紳士,借指禮教、斯文 gentle 衣冠之弟道路
道路 (dàolù) 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;兩地之間的通道。也用于比喻事物發(fā)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road;way;path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?!顿Y治通鑒·唐紀》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?!睹献印ち夯萃跎稀?h3>三宮(1).古代諸侯夫人之宮?!抖Y記·祭義》:“及大昕之朝,君皮弁素積,卜三宮之夫人、世婦之吉者,使入蠶于蠶室。” 鄭玄 注:“諸侯夫人三宮,半王后也?!薄斗Y梁傳·桓公十四年》:“甸粟而納之三宮。” 范寧 注:“三宮,三夫人也?!?楊士勛 疏:“禮,王后六宮,諸侯夫人三宮也。故知三宮是三夫人宮也?!?/p>
(2).指后妃之宮。 唐 李憕 《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應制》詩:“別館春還淑氣催,三宮路轉鳳凰臺。”
(3).謂天子、太后、皇后。《漢書·王嘉傳》:“自貢獻宗廟三宮,猶不至此。” 顏師古 注:“三宮,天子、太后、皇后也。” 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汪大有》:“三宮既北遷,侍衛(wèi)同驅馳?!?/p>
(4).謂明堂、辟雍、靈臺?!段倪x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乃營三宮,布教頒常?!?薛綜 注:“三宮,明堂、辟雍、靈臺?!?漢 李尤 《辟雍賦》:“太學既崇,三宮既章,靈臺司天,群曜彌光?!?唐 武則天 《明堂樂章·迎送王公》:“載延百辟,爰集三宮?!眳⒁姟?三雍 ”。
(5).指紫微、太微、文昌三星座?!冻o·遠游》“后文昌使掌行兮” 漢 王逸 注:“天有三宮,謂紫宮、太微、文昌也?!?唐 楊炯 《送劉校書從軍》詩:“天將下三宮,星門召五戎。”
(6).道教謂雙目為絳宮、兩耳為玉堂宮,鼻口為明堂宮。合稱“三宮”。 唐 呂巖 《別詩》之二:“三宮自有迴流法,萬物那無運用方?!薄对企牌呋`》卷八二:“遠世棄欲,息役沉光,滌清三宮,凝定九府?!?/p>
(7).道教指 西玄山 清靈宮 、 葛衍山 紫陽宮 、 郁絕根山 極真宮 ?!对企牌呋`》卷一○五:“三山有三府名曰三宮。 西玄山 為 清靈宮 , 葛衍山 為 紫陽宮 , 鬱絶根山 為 極真宮 ?!?/p>
珠玉
珠玉 (zhūyù) 珠和玉;泛指珠寶 pearls and jades;jewelry;gems 比喻妙語或美好的詩文 witty remark;beautifully written verses or articles 比喻豐姿俊秀的人;亦喻俊杰,英才 a handsome and refined person;a person of outstanding talent;a person of outstanding or great ability走風
(1).透氣。 明 馮夢龍 《山歌·蒸籠》:“你人門前捉我團團搦搦,我并弗曾恨窮;弄得我肚里有釀,我也只弗走風?!?/p>
(2).通風;透風。 張一弓 《犯人李銅鐘的故事》十三:“望著黑魆魆的走風口, 李銅鐘 想起了 臥龍坡 車站?!?/p>
(3).順風。 沉從文 《邊城》:“上水走風時,張起個大篷?!?/p>
(4).走漏風聲;泄露消息?!段饔斡洝返诙幕兀骸袄蠋煾附形覀?,小道童胡廝駡,不是舊話兒走了風,卻是甚的。” 姚雪垠 《長夜》三二:“那個伙計打算跑,我怕他走風,也讓他吃了一顆洋點心?!?/p>
(5).信使;傳信的人。 清 洪占銓 《閩中花會》詩:“走風徧鄉(xiāng)村,門卜勤婦女?!?/p>
汪元量名句,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