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聞虜酋遁歸漠北》:
幽州遺民款塞來,來者扶老攜其孩。
共言單于遠逃遁,一夕荊棘生燕臺。
天威在上賊膽破,捧頭鼠竄吁可哀。
妄期舊穴得孳育,不知天網(wǎng)方恢恢。
老上龍庭豈不遠,漢兵一炬成飛灰。
陛下中興天所命,筑壇授鉞皆雄才。
煌煌九霄揭日月,浩浩萬里行風(fēng)雷。
虢山多獸可游獵,汝不請命何歸哉!
注釋參考
老上
本為 漢 初 匈奴 單于名號。后用以泛指北方少數(shù)民族首領(lǐng)?!妒酚洝ば倥袀鳌罚骸?冒頓 死,子 稽粥 立,號曰‘老上單于’。” 漢 班固 《封燕然山銘》:“躡 冒頓 之區(qū)落,焚老上之龍庭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銘》:“焚老上之庭,橫行域外?!?/p>
龍庭
龍庭 (lóngtíng) 指朝廷 royal or imperial court 坐龍庭豈不
豈不 (qǐbù) 難道不…?怎么不…? wouldn’t it result in 豈不容易?飛灰
(1).律管中飛動的葭灰,古代以此候測節(jié)氣。 唐 陰行先 《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》:“重陽初啟節(jié),無射正飛灰?!?/p>
(2).飛揚的灰燼。 明 劉基 《巫山高》詩:“猛風(fēng)吹雨洗不盡,假手 秦 炬歊飛灰?!?魯迅 《南腔北調(diào)集·火》:“一場大火,幾十里路的延燒過去,稻禾、樹木、房舍--尤其是草棚--一會兒都變成飛灰了。”
陸游名句,聞虜酋遁歸漠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