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(fēng)采儀三院,循良著六州
出自宋代韓元吉《致政龍圖給事吳公挽詞二首》:
風(fēng)采儀三院,循良著六州。
譽(yù)高青瑣闥,名動紫云樓。
經(jīng)世余閎議,興邦閟遠(yuǎn)猷。
君王問黃發(fā),柱石可能留。
注釋參考
風(fēng)采
風(fēng)采 (fēngcǎi) 美好的儀表舉止;神采 elegant demeanor;graceful bearing 風(fēng)采動人三院
唐 制,御史臺設(shè)三院:臺院,置侍御史;殿院,置殿中侍御史;察院,置監(jiān)察御史。 宋 仍 唐 制,有三院大夫?!缎绿茣ぐ俟僦救罚骸坝放_,大夫一人……中丞為之貳。其屬有三院,一曰臺院,侍御史隸焉;二曰殿院,殿中侍御史隸焉;三曰察院,監(jiān)察御史隸焉?!?唐 韓愈 《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歷御史,屬三院,止尚書郎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歸田錄》卷一:“御史臺故事:三院御史言事,必先白中丞。”又 清 初改內(nèi)閣為三院,即弘文院、秘書院和內(nèi)院。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國初定三院》:“ 文皇 踐祚之初,改內(nèi)閣為三院,曰弘文,曰秘書,曰內(nèi)院,皆置大學(xué)士、學(xué)士等官?!?/p>
循良
(1).謂官吏奉公守法。《北史·孫搴等傳論》:“ 房謨 忠勤之操,始終若一。 恭懿 循良之風(fēng),可謂世有人矣?!?唐 李邕 《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》:“出膺賢守,則郡國循良。” 明 李介 《天香閣隨筆》卷一:“吾每見循良之吏,有活民之心,而民終不能活者,不剛也?!?孫中山 《孫文學(xué)說·不知亦能行》:“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,當(dāng)受人民之監(jiān)督制裁也。其循良者,吾民當(dāng)任用之;其酷劣者,當(dāng)淘汰之。”
(2).指循良的官吏。 唐 柳宗元 《柳州謝上表》:“常以萬邦共理,必藉於循良?!?清 朱彝尊 《送張夫子巡撫山東》詩之一:“循良久數(shù) 張京兆 ,副相依然 漢 上公?!?/p>
(3).善良。 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七:“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,烏可執(zhí)一哉?” 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浪游記快》:“舟子頗循良,令其糴米煮飯?!?/p>
六州
(1).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?!兑葜軙こ痰洹罚骸熬S三月既生魄, 文王 合六州之侯,奉勤于 商 ?!?孔晁 注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伏事 殷 也?!薄秴问洗呵铩す艠贰罚骸?湯 於是率六州以討 桀 罪,功名大成,黔首安寧?!薄段倪x·郭璞<江賦>》:“滈汗六州之域,經(jīng)營炎景之外。” 李善 注:“六州, 益 、 梁 、 荊 、 江 、 揚(yáng) 、 徐 。”其中 益州 置于 漢 , 江州 置于 晉 ,已非古九州之名。
(2).指 唐 時六州郡?!缎绿茣ね回蕚魃稀罚骸俺?, 突厥 內(nèi)屬者分處 豐 、 勝 、 靈 、 夏 、 朔 、 代 間,謂之 河曲 六州降人。” 唐 李商隱 《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》詩:“山下祇今黃絹?zhàn)?,淚痕猶墮六州兒?!?馮浩 注:“六州兒者,指 河北 魏博 諸州也?!杜f》、《新》書《羅威傳》:“自 至德 中, 田承嗣 盜據(jù) 相 、 魏 、 澶 、 博 、 衞 、 貝 等六州,募置牙軍。語曰:‘ 長安 天子, 魏府 牙軍?!^其勢強(qiáng)也。 魏 博 六州, 唐 時常語”?!贝酥?魏 博 六州。
(3).樂曲名?!段墨I(xiàn)通考·樂考十九》:“本朝鼓吹,止有四曲:《十二時》、《導(dǎo)引》、《降仙臺》并《六州》為四。每大禮宿齋或行幸,遇夜每更三奏,名為警場…… 政和 七年,詔《六州》改名《崇明祀》,然天下仍謂之《六州》,其稱謂已熟也?!?/p>
韓元吉名句,致政龍圖給事吳公挽詞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