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洙《寄唐{1-1}子方殿院》:
子方簪筆侍丹墀,憂國忘家世所知。
三諫未終先竄逐,一身雖賤系安危。
火中圭璧含真彩,雪外杉松挺直枝。
荊楚秋風(fēng)共誰語,勸君頻訪賈生祠。
注釋參考
簪筆
(1).謂插筆于冠或笏,以備書寫。古代帝王近臣、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﹝ 張安世 ﹞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(shù)十年,見謂忠謹(jǐn),宜全度之。”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近臣負(fù)橐簪筆,從備顧問,或有所紀(jì)也?!薄稘h書·昌邑王劉賀傳》:“﹝ 劉賀 ﹞衣短衣大袴,冠 惠文 冠,佩玉環(huán),簪筆持牘趨謁?!?顏師古 注:“簪筆,插筆於首也?!薄稌x書·輿服志》:“笏者,有事則書之,故常簪筆。今之白筆是其遺象……手版即古笏矣。尚書令、僕射、尚書手版頭復(fù)有白筆,以紫皮裹之,名曰笏。” 隋 薛道衡 《從駕幸晉陽》詩:“方觀翠華反,簪筆上云亭?!?/p>
(2).指仕宦。 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改官詩》:“簪筆雍容志已虛,不如歸去舊蓬廬?!眳⒁姟?簪白筆 ”。
丹墀
丹墀 (dānchí) 宮殿前的紅色臺階及臺階上的空地 red steps leading up to a imperial palace 成語解釋皇帝殿前石階,涂上紅色,叫做丹墀。憂國忘家
因憂慮國事而不考慮自己的家事。成語解釋因憂慮國事而不考慮自己的家事。憂國忘家出處《后漢書·來歙傳》:“中郎將來歙,攻戰(zhàn)連年,平定羌、隴,憂國忘家,忠孝彰著?!笔褂美鋺n國忘家,用意深遠(yuǎn),所謂朝之耆德老成人者。所知
所知 (suǒzhī) 已掌握的知識 knowledge 所知不多 指相識的人 acquaintance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幾個人陳洙名句,寄唐子方殿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