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劉辰翁《青玉案》
里中上大人誰大。人上大、仁難作。八十六翁閑處坐。小生懶惰。近來高臥。忘卻今朝賀。甲申還是連珠麼。勝有老人星一個。白發(fā)朱顏堪婆娑。靈光殿火。昆明劫過。角綺園黃我。
注釋參考
里中
(1).指同里的人?!妒酚洝埗愨帕袀鳌罚骸?秦 詔書購求兩人,兩人亦反用門者以令里中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賣漿者兒》:“西鄰 唐 姓者向信鬼神之事,里中祀 東岳帝 , 唐 主其事。”
(2).猶家中?!稑犯娂は嗪透柁o十三·孤兒行》:“里中一何譊譊,愿欲寄尺書,將與地下父母:兄嫂難與久居。”
上大人
舊時學童入學,教師多寫“上大人,孔乙己,化三千,七十二”等語,供描紅習字之用。取其筆劃簡單,便于學童誦讀習寫。按, 敦煌 寫本已有此語?!独m(xù)傳燈錄》卷十二及《五燈會元》等書亦有記載,文字稍有變更。蓋自 唐 末起已作為學童習字的啟蒙教材。后因以“上大人”比喻極簡單淺近的文字。 宋 朱熹 《答潘叔昌書》:“天上無不識字底神仙,此論甚中一偏之弊,然亦恐只學得識字,卻不曾學得上天,即不如且學上天耳。上得天了,卻旋學上大人亦不妨也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二六:“有便有幾十個秀才,但是認得兩個上大人的字腳,就進了學。” 清 錢大昭 《邇言》卷五:“今童子初就傅,往往寫‘上大人,孔乙己,化三千,七十二’云云,不過取其筆畫少而便習耳。后讀 元 方回 詩云:‘忽到古稀年七十,猶思上大化三千。’乃知由來已久。”
劉辰翁名句,青玉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