渠儂須擁篲,老子欲燒香
出自宋代陳造《謝陳夢錫詩卷二首》:
詩法工如此,何時粟一囊。
渠儂須擁篲,老子欲燒香。
世論瞢賢否,人家皆稻粱。
原天開老眼,為子療饑腸。
注釋參考
渠儂
方言。他,她。 宋 楊萬里 《過瘦牛嶺》詩:“夜來尚有餘樽在,急喚渠儂破客愁。” 元 高德基 《平江記事》:“ 嘉定州 去 平江 一百六十里,鄉(xiāng)音與 吳城 尤異,其并海去處,號三儂之地。蓋以鄉(xiāng)人自稱曰‘吾儂’、‘我儂’,稱他人曰‘渠儂’,問人曰:‘誰儂’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ren{1~1}妖》:“妻曰:‘家中無廣舍,渠儂時復出入,可復奈何?’”
擁篲
亦作“ 擁彗 ”。1.執(zhí)帚。帚用以掃除清道,古人迎候賓客,常擁篲以示敬意。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﹝ 騶子 ﹞如 燕 , 昭王 擁彗先驅,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(yè)。”《漢書·高帝紀下》:“后上朝, 太公 擁彗,迎門卻行?!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》作“擁篲”。 唐 李白 《行路難》詩之二:“君不見昔時 燕 家重 郭隗 ,擁篲折腰無嫌猜?!?魯迅 《三閑集·路》:“文藝家的眼光要超時代,所以到否雖不可知,也須先行擁篲清道,或者傴僂奉迎?!?/p>
(2).引申為掃清障礙。 梁啟超 《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·例言》:“今只有《原富》一種(其在前一二無可觀),理深文奧,讀者不易,先讀本論,可為擁篲之資?!?/p>
老子
老子 (Lǎozǐ)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、道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。一說老子即老聃,姓李名耳,字聃,楚國苦縣(今河南鹿邑東)人。曾為周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藏書的史官),后隱退著《老子》一書。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“道”,認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,是產生整個物質世界的總根源。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,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,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,它們互相依存,互相轉化。政治上他主張“無為”,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,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幻境之中。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(lǎozi)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。即老夫 I;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燒香
燒香 (shāoxiāng) 拜神佛時點著香插在香爐中 burn joss sticks (before an idol) 燒香拜佛 比喻為求人辦事而請客送禮 bribe 有些地方風氣不正,辦事得先燒香陳造名句,謝陳夢錫詩卷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