蝶隨癡夢飛丹闕,鶯帶吟聲繞墨池
出自宋代胡仲弓《次趙同叔春雨中韻》:
焚香清坐話襟期,絕勝孤篷共載時。
曉雨旋添山蕨菜,春風(fēng)又上海棠枝。
蝶隨癡夢飛丹闕,鶯帶吟聲繞墨池。
小待陰晴何日定,不成學(xué)圃事樊遲。
注釋參考
癡夢
亦作“癡夢”。1.猶迷夢。 宋 陸游 《五鼓起坐待旦》詩:“殘軀已向閑中老,癡夢猶尋熟處行?!薄痘ㄔ潞邸返谒奈寤兀骸鞍V夢醒時,秋深小院。刼花墮處,春隔天涯?!?/p>
(2).指不切合實際的想法。 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(jì)程》二:“汽船上的汽笛喚醒他的癡夢,汽車上的輪機觸痛他的心肺?!?/p>
(3).見“ 癡人説夢 ”。
丹闕
(1).赤色的宮闕。 唐太宗 《秋月即目》詩:“爽氣浮丹闕,秋光澹紫宮。”《敦煌曲子詞·獻忠心》:“朝圣明主,望丹闕,步步淚,滿衣襟。”
(2).借指皇帝所居的宮廷。 明 呂大器 《晚至閬州》詩:“一葉 嘉陵 下,冰心對緑漪。豈無丹闕戀,終抱白云思?!?/p>
吟聲
吟詩之聲。 唐 白居易 《宣州崔大夫忽以近詩見示因成長句寄題郡齋》詩:“ 謝玄暉 歿吟聲寢,郡閣寥寥筆硯閒?!?唐 溫庭筠 《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》:“書跡臨 湯 鼎,吟聲接 舜 絃?!?宋 戴復(fù)古 《豫章東湖避暑》詩:“行坐自徜徉,吟聲繞屋梁?!?/p>
墨池
(1).洗筆硯的池子。著名書法家 漢 張芝 、 晉 王羲之 等,均有“墨池”傳說著稱后世。 唐 裴說 《懷素臺歌》:“ 永州 東郭有奇怪,筆家墨池遺跡在?!?宋 曾鞏 《墨池記》:“﹝ 臨川 ﹞ 新城 之上,有池洼然,而方以長,曰 王羲之 之墨池。”
(2).指硯。 宋 范正敏 《遯齋閑覽·墨地皮棚》:“ 王僧彥 父名 師古 ,常自呼硯為墨池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四:“文房四寶都拈住,謾把松煙試,墨池點得兔毫濃,拂拭錦箋一紙?!?郁達夫 《采石磯》七:“他拿起筆來,往墨池里掃了幾掃,就模模糊糊的寫了下去。”
(3).指習(xí)書寫字處。 唐 元稹 《酬樂天早春閑游西湖》詩:“墨池憐嗜學(xué),丹青羨登真。” 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八:“白首何人?墨池誰子?后生是畏,前圣有言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玩具·高麗貢紙》:“其表文咨文俱鹵悍之甚,不足供墨池下陳矣?!?/p>
(4).制筆時,以羊青毛為最內(nèi)層,以兔毫為次層,做成“墨池”(又稱“筆柱”、“承墨”),用以吸墨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筆墨》:“以所整羊毛中截,用衣中心--名曰‘筆柱’,或曰‘墨池’、‘承墨’。復(fù)用毫青衣羊青毛外,如作柱法,使中心齊,亦使平均?!?/p>
胡仲弓名句,次趙同叔春雨中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