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宋祁《得故人楊備書》:
款款南云信,相存安穩(wěn)不。
比年常屬疾,茲地幸為州。
浩蕩親知隔,奔騰日月遒。
暴公初有刺,孫叔竟無謀。
黑白蠅間變,嫌疑李下求。
側(cè)身忘夙夜,回首得沈浮。
土節(jié)何嘗屈,君恩叵計酬。
洴封共龜手,知罪一春秋。
言命由來罕,逢辭敢辯廋。
紛吾常用拙,焉往不離憂。
重詛勞三物,揚芬避十蕕。
虛弦落驚雁,真月喘疲牛。
谷口輸誰隱,周南愧自留。
尪殘千騎長,形勝二山流。
寡術(shù)驅(qū)秦盜,彌旬錄楚囚。
巫風那肯化,祠鼓詎曾休。
安敢龔黃最,真堪趙魏優(yōu)。
闊然宣布曲,直爾伴牢愁。
今子身東望,思同智北游。
據(jù)懷弄杯杓,對帙理墳丘,眷眷馀青眼,蕭蕭共白頭。
姑縈裘與葛,隨度臘和膢。
樠櫟人寧顧,遺簪上或收。
狂言非所恧,君乃惠施儔。
注釋參考
遺簪
亦作“ 遺簮 ”。1.指失落的簪子?!妒酚洝せ袀鳌罚骸扒坝袎欑恚笥羞z簪。”《西湖游覽志馀·熙朝樂事》引 劉邦彥 《上元十五夜觀燈詩》:“歸遲不屬金吾禁,爭覓遺簪與墜鈿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房??褪逃醵荣x長句十四韻為壽》:“去國味如初下第,掛冠情比舊遺簪?!?/p>
(2). 孔子 出游,遇一婦人失落簪子而哀哭。 孔子 弟子勸慰她。婦人曰:“非傷亡簪也,吾所以悲者,蓋不忘故也?!笔乱姟俄n詩外傳》卷九。后以“遺簪”比喻舊物或故情。 唐 李嶠 《答李清河書》:“兄仁及遺簮,禮縟追賻,千古之下,凜然而高?!?唐 朱放 《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》詩:“不棄遺簮舊,寧辭落帽還。” 明 馮夢龍 《萬事足·刑廳叩信》:“豈不念遺簪,奈胭脂虎視眈,背生有子今無憾?!?清 王夫之 《雪賦》:“有似去國之臣,裴徊賜玦;下山之婦,悵惘遺簪?!眳⒁姟?遺簪墜屨 ”。
(3).卸去簪纓。謂掛冠辭官。 元 袁桷 《次韻雜詩》之五:“遺簪隱世德,忍垢躬灌園?!?/p>
宋祁名句,得故人楊備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美食猜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