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書絕,蟬鬢秋
出自唐代武元衡《長(zhǎng)相思》:
長(zhǎng)相思,隴云愁,單于臺(tái)上望伊州。
雁書絕,蟬鬢秋。
。
行人天一畔,暮雨海西頭。
殷勤大河水,東注不還流。
注釋參考
雁書
書信。 唐 王勃 《九日懷封元寂》詩:“今日 龍山 外,當(dāng)憶雁書歸?!?金 錢抱素 《臺(tái)城路》詞:“碧云深處遙天暮,經(jīng)年雁書沉影。” 清 李漁 《蜃中樓·傳書》:“雁書寄到君前,我倩誰憐。”參見“ 雁足書 ”。
蟬鬢
亦作“ 蟬髩 ”。古代婦女的一種發(fā)式。兩鬢薄如蟬翼,故稱。亦借指婦女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雜注》:“ 魏文帝 宮人絶所寵者,有 莫瓊樹 、 薛夜來 、 田尚衣 、 段巧笑 ,日夕在側(cè), 瓊樹 乃製蟬鬢。縹眇如蟬翼,故曰蟬鬢?!?南朝 梁元帝 《登顏園故閣》詩:“妝成理蟬鬢,笑罷斂蛾眉。” 唐 溫庭筠 《詠春幡》:“碧煙隨刃落,蟬髩覺春來?!?清 納蘭性德 《浣溪沙》詞:“睡起惺忪強(qiáng)自支,緑傾蟬鬢下簾時(shí),夜來愁損小腰肢?!?/p>
武元衡名句,長(zhǎng)相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