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黃溍《初至寧海二首》:
地至東南盡,城孤邑屢遷。
行山云作路,累石海為田。
蜃炭村村白,棕林樹樹圓。
桃源名更美,何處有神仙?
注釋參考
蜃炭
(1).即蜃灰。一說,蜃灰與木炭。《周禮·秋官·赤犮氏》:“掌除墻屋,以蜃炭攻之?!?鄭玄 注:“除墻屋者,除蟲豸藏逃其中者。蜃,大蛤也,搗其炭以坋之則走?!?孫詒讓 正義:“《掌蜃》注謂蜃炭可以御濕,蓋兼可以殺蟲,故擣其炭為灰,以被墻屋而攻之,則蟲豸畏其氣而走避也?!薄蹲髠鳌こ晒辍罚骸?宋文公 卒,始厚葬,用蜃炭。” 杜預(yù) 注:“燒蛤?yàn)樘恳辕帀?,多埋車馬,用人從葬?!?楊伯峻 注:“蜃即用蜃燒成之灰,炭乃木炭,此二物置于墓穴,用以吸收潮濕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こA謧鳌贰?旹 弟 靜 紹封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《魏略》:“至夫末世,緣生怨死之徒……壙穴之內(nèi),錮以紵絮,藉以蜃炭,千載僵燥,託類神仙?!?/p>
(2).借指石灰。
林樹
樹木;樹林。 晉 陶潛 《搜神后記》卷二:“於此東行三十里,當(dāng)有邱陵林樹,狀若社廟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丘生》:“初不知有園,及遙見林樹蔥鬱,樓閣參差,訝而詢諸耕者,始得其詳。”
黃溍名句,初至寧海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