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頎《謁張果先生》:
先生谷神者,甲子焉能計。
自說軒轅師,于今幾千歲。
。
寓游城郭里,浪跡希夷際。
應(yīng)物云無心,逢時舟不系。
。
餐霞斷火粒,野服兼荷制。
白雪凈肌膚,青松養(yǎng)身世。
。
韜精殊豹隱,煉骨同蟬蛻。
忽去不知誰,偶來寧有契。
。
二儀齊壽考,六合隨休憩。
彭聃猶嬰孩,松期且微細(xì)。
。
嘗聞穆天子,更憶漢皇帝。
親屈萬乘尊,將窮四海裔。
。
車徒遍草木,錦帛招談?wù)f。
八駿空往還,三山轉(zhuǎn)虧蔽。
。
吾君感至德,玄老欣來詣。
受箓金殿開,清齋玉堂閉。
。
笙歌迎拜首,羽帳崇嚴(yán)衛(wèi)。
禁柳垂香爐,宮花拂仙袂。
。
祈年寶祚廣,致福蒼生惠。
何必待龍髯,鼎成方取濟(jì)。
注釋參考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龍髯
亦作“ 龍髥 ”。1.龍之須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 黃帝 采 首山 銅,鑄鼎於 荊山 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髯下迎 黃帝 。 黃帝 上騎,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,龍乃上去。餘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龍髯,龍髯拔,墮,墮 黃帝 之弓。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,乃抱其弓與胡髯號,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,其弓曰烏號。”后用為皇帝去世之典。 唐 李嶠 《汾陰行》:“自從天子向 秦關(guān) ,玉輦金車不復(fù)還。珠簾羽扇長寂寞, 鼎湖 龍髯安可攀?” 清 顧炎武 《謁欑宮文》之一:“行年五十,慨駒隙之難留;涉路三千,望龍髯而愈遠(yuǎn)?!?清 葉方藹 《授職翰林學(xué)士感恩述懷》詩:“身離??隗@還在,夢挽龍髥恨不廻?!?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第四節(jié):“而 文宗 顯皇帝 ,復(fù)為 英 法 聯(lián)軍所迫,北狩 熱河 , 鼎湖 一去,龍髯不返。”
(2).帝王之須。 唐 李遠(yuǎn) 《贈寫御容李長史》詩:“玉座塵消硯水清,龍髯不動綵毫輕?!?/p>
(3).喻松葉;松。 唐 李賀 《五粒小松歌》:“緑波浸葉滿濃光,細(xì)束龍髯鉸刀剪?!?宋 王安石 《道傍大松人取為明》詩:“虬甲龍髯不易攀,亭亭千尺蔭南山。”
成方
成方,成方兒 (chéngfāng,chéngfāngr) 一類療效確切而成分固定的藥方,即現(xiàn)有的藥方 set prescription 成方成藥取濟(jì)
謂取得資財或某種力量的幫助?!短K氏演義》卷上引 漢 東方朔 《神異經(jīng)》:“若狼為巨獸或獵人逐之而逸,即狽墜於地,不能取濟(jì),遂為眾工所獲?!?唐 韓愈 《論變鹽法事宜狀》:“鹽商利歸於己,無物不取,或從賒貸升斗,約以時熟填還。用此取濟(jì),兩得其便。” 章炳麟 《代議然否論》:“以草茅設(shè)學(xué)常少數(shù),而資財又不足以取濟(jì)?!?/p>
李頎名句,謁張果先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