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張彪《雜詩》:
富貴多勝事,貧賤無良圖。
上德兼濟(jì)心,中才不如愚。
商者多巧智,農(nóng)者爭(zhēng)膏腴。
儒生未遇時(shí),衣食不自如。
久與故交別,他榮我窮居。
到門懶入門,何況千里馀。
君子有褊性,矧乃尋常徒。
行行任天地,無為強(qiáng)親疏。
注釋參考
上德
(1).至德;盛德?!独献印罚骸吧系虏坏拢且杂械?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?!薄俄n非子·解老》:“德盛之謂上德?!?南朝 梁 江淹 《后讓太傅揚(yáng)州牧表》:“自非上德橫乎天地,高績(jī)格於區(qū)宇,烈譽(yù)馥於一時(shí),茂名鬱乎當(dāng)世者,豈有降今日而莫先哉!” 元 耶律楚材 《題萬壽碑陰》詩:“端然居上德,非碑道亦行?!?/p>
(2).指帝德。 漢 班固 《<兩都賦>序》:“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,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?!?/p>
(3).借指帝王。 明 徐渭 《代被論乞免得溫旨謝表》:“重誓餘生,捐酬上德?!?/p>
(4).崇尚德行。上,通“ 尚 ”?!豆茏印そ洹罚骸笆枪适ト松系露鹿?,尊道而賤物,道德當(dāng)身,故不以物惑?!薄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岸?, 晉 郤縠 卒, 原軫 將中軍, 胥臣 佐下軍,上德也。”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君子哉若人!上德哉若人!”
兼濟(jì)
謂使天下民眾、萬物咸受惠益?!肚f子·列御寇》:“小夫之知,不離苞苴竿牘,敝精神乎蹇淺,而欲兼濟(jì)導(dǎo)物?!?唐 韓愈 《爭(zhēng)臣論》:“自古圣人賢士,皆非有求於聞?dòng)靡病闷涞?,不敢?dú)善其身,而必以兼濟(jì)天下也?!?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(jié):“ 白居易 有兼濟(jì)思想,凡不利民眾和國家的朝政,敢于犯顏直諫?!眳⒁姟?兼善 ”。
中才
(1).中等才能。 漢 司馬遷 《報(bào)任安書》:“夫以中才之人,事有關(guān)於宦豎,莫不傷氣,而況於慷慨之士乎?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朗傳》:“ 霍去病 ,中才之將,猶以 匈奴 未滅,不治第宅。”
(2).指中等才能的人。 宋 邵雍 《秋日雨霽閑望》詩:“陳言生活不須矜,自是中才皆可了?!?何啟 胡禮垣 《新政論議》:“不知外國之才得之俱由考試,未經(jīng)超考,仍是中才,未經(jīng)一考,則是庸才而已?!?/p>
科考中式之才。 清 龔煒 《巢林筆談續(xù)編·出言何可不慎》:“丁卯之夏,有 粵 東 蕭系良 橐數(shù)百金,往京師捐教職,遇予於 淮 上,出其文示予,則歲科領(lǐng)案作也,充滿有力。予謂君中才,場(chǎng)后就捐未遲。”參見“ 中式 ”。
不如
不如 (bùrú)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 not up to;inferior to 天時(shí)不如地利?!睹献印す珜O丑下》 自以為不如?!稇?zhàn)國策·齊策》張彪名句,雜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