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向詩中得三昧,吏鉗紙尾怕分權(quán)
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寄強(qiáng)甫》:
囝罷相依螢雪邊,安知今汝亦華顛。
寧從欸乃翁孤釣,肯要原夫輩一聯(lián)。
兒向詩中得三昧,吏鉗紙尾怕分權(quán)。
客言大尹尤謙挹,每見屏星榻必懸。
注釋參考
中得
切合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寒溫》:“豈喜怒之氣,為小發(fā)不為大動(dòng)邪?何其不與行事相中得也?!?/p>
三昧
三昧 (sānmèi) 佛教用語,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,意思是止息雜念,使心神平靜,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。借指事物的要領(lǐng),真諦 (Budd.)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;knack;secret 正令筆扛鼎,亦未造三昧。——陸游《示子過》 深得其中三昧紙尾
書面文字結(jié)尾處。常署名或?qū)懩暝氯盏??!端螘げ汤獋鳌罚骸?廓 曰:‘我不能為 徐干木 署紙尾也?!?唐 杜牧 《送沉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》詩:“因書問故人,能忘批紙尾?” 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筆談·辯證一》:“紙尾書‘正月十九日’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十九回:“我接過來,在紙尾上簽了名字。”
分權(quán)
分權(quán) (fēnquán) 行政、立法、司法權(quán)各由彼此獨(dú)立的部門行使的原則 separation of powers 中央政府與各省之間權(quán)力分開的原則 division of powers劉克莊名句,寄強(qiáng)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