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艾性夫《淵明采菊圖》:
不緣斗米掛朝衣,自是知幾勇賦歸。
莫把秋英等閒看,商山芝草首陽薇。
注釋參考
朝衣
(1).君臣上朝時穿的禮服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立於惡人之朝,與惡人言,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。”《后漢書·劉寬傳》:“使侍婢奉肉羹,飜污朝衣?!?唐 崔峒 《初拜命后酬丘二十二見贈》詩:“江海久垂綸,朝衣忽掛身?!?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朝服龍團》:“定制,惟皇上御服朝衣,於腰闌下前后繡龍團各四,諸王以下皆用素緞數(shù)則,以為辨別。”
(2).借指朝廷官員。 唐玄宗 《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》:“九歌揚政要,六舞散朝衣。” 宋 葉適 《中奉大夫尚書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銘》:“當(dāng) 慶元 、 嘉泰 間,朝衣負(fù)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潔,青蠅蒙樊棘之誚而與鴻鵠偕逝。”
自是
自是 (zìshì) 自然是 naturally;of course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,自是憤憤不平 自以為是 self-conceited 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?!独献印? 從此 from now on;from then on;henceforth;thereupon知幾
謂有預(yù)見,看出事物發(fā)生變化的隱微征兆?!兑住だM辭下》:“知幾其神乎。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凟,其知幾乎?幾者,動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?!薄逗鬂h書·袁紹傳》:“監(jiān)軍之計,在於持牢,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?!?唐 吳筠 《覽古》詩之十二:“達者貴量力,至人尚知幾?!?清 方文 《贈錢馭少》詩之二:“ 伯子 知幾早,逃名 震澤 西?!?/p>
賦歸
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在 陳 曰:‘歸與,歸與!’”后因以“賦歸”表示告歸,辭官歸里。 宋 朱熹 《宿密庵分韻賦詩得衣字》:“明朝驛騎黃塵里,莫待迷涂始賦歸?!?明 宋濂 《送許時用還越中序》:“ 濂 竊自念時用英俊士,此行何所不至,鸞臺鳳閣將以次而升,何日能賦歸?”亦作“ 賦歸歟 ”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五:“而翁南下賦歸歟,值我新婚北上初?!?/p>
艾性夫名句,淵明采菊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