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從訓(xùn)《五馬山》:
北山從何來,崑岷而鼻祖。
并包河與江,考?xì)v不能譜。
近推連括蒼,繼乃至天姥。
既而南入臺,盤桓遂東下。
嵯峨起東峁,沃洲兀墻堵。
孟塘五山頂,樂祖舊游處。
時髦集松下,抵掌道今古。
秀分為五龍,駢首飲平楚。
環(huán)縣如負(fù)扆,為縣護生聚。
隱岳聳其南,西隅列旗鼓。
其間諸名流,晉宋最旁午。
我慚貂尾續(xù),於汝竟何補。
登樓覽清秋,黃{1~1}菊滿樽俎。
持螯送新酒,醉為山起舞。
人生行樂耳,無徒與羊祜。
注釋參考
五山
(1).五座山。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 岱輿 、 員嶠 、 方壺 、 瀛洲 、 蓬萊 ?!读凶印珕枴罚骸?渤海 之東,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,實惟無底之谷……其中有五山焉。一曰 岱輿 、二曰 員嶠 、三曰 方壺 、四曰 瀛州 、五曰 蓬萊 ?!?/p>
(2).五座山。指 華山 、 首山 、 太室 、 泰山 、 東萊 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(jì)》:“ 中國 華山 、 首山 、 太室 、 泰山 、 東萊 ,此五山 黃帝 之所常游,與神會?!?三國 魏 曹植 《吁嗟篇》:“飄飄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?!?/p>
(3).五座山。指中岳 嵩山 、東岳 泰山 、西岳 華山 、南岳 衡山 、北岳 恒山 ?!逗鬂h書·馮衍傳》:“疆理九野,經(jīng)營五山?!?李賢 注:“五山即五岳也?!?唐 韓愈 《讀東方朔雜事》詩:“簸頓五山踣,流漂八維蹉?!?/p>
(4).五大佛寺。皆建于 南宋 。即 杭州 徑山 興盛萬壽寺 、 北山 景德靈隱寺 、 南山 凈慈報恩光孝寺 、 寧波 阿育王山 鄮峰廣利寺 、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。
祖舊
謂父祖故舊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順民之經(jīng),在明鬼神,祗山川,敬宗廟,恭祖舊?!庇郑骸安幻鞴砩?,則陋民不悟;不祗山川,則威令不聞;不敬宗廟,ze{1~1}民乃上校;不恭祖舊,則孝悌不備。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?!?郭沫若 等集校引 聞一多 曰:“祖舊即先祖之大臣?!币徽f,謂恭承先祖之舊法。見 尹知章 注。
游處
(1).出游和家居。借指相處,波此生活在一起。 漢 禰衡 《鸚鵡賦》:“感平生之游處,若壎篪之相須?!薄赌鲜贰び菁膫鳌罚骸?衡陽王 既出閤,須得一人旦夕游處,兼掌書記,宜求宿士有行業(yè)者?!?/p>
(2).交游;來往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獻二·二王好佛》:“ 王右丞 兄弟好佛,多與名僧游處?!?子虛子 《湘事記·軍事篇一》:“﹝ 陳作新 ﹞頗工鐵筆篆刻,摹 漢 印,因得與學(xué)界游處。”
猶游憩。 晉 潘岳 《秋興賦》:“高閣連云,陽景罕曜,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,此焉游處。” 唐 懷素 《自敘》:“今禮部侍郎 張公 謂 ,賞其不羈,引以游處?!?明 何良俊 《四友齋叢說·史八》:“余致仕后,住 南都 又五年,浮沉里巷中,與鄉(xiāng)人游處甚久,故知 南京 之事最詳。” 清 吳敏樹 《新修呂仙亭記》:“余雖老,不喜入城,猶愿得游處亭下,如往時也?!?/p>
李從訓(xùn)名句,五馬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