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泂《綠萼梅》:
水仙分御六銖衣,云作中單翠作蕤。
占斷芳園無兩樹,月明倒影浸愁漪。
注釋參考
仙分
謂成仙的素質(zhì)及緣分?!赌鲜贰る[逸傳下·鄧郁》:“白日,神仙 魏夫人 忽來臨降,乘云而至……謂 郁 曰:‘君有仙分,所以故來,尋當(dāng)相候?!?/p>
六銖衣
(1).佛經(jīng)稱 忉利天 衣重六銖,謂其輕而薄。見《長阿含經(jīng)·世紀(jì)經(jīng)·忉利天品》。后稱佛、仙之衣為“六銖衣”。 唐 宋之問 《奉和幸大薦福寺》詩:“欲知皇刼遠(yuǎn),初拂六銖衣?!?唐 顧況 《歸陽蕭寺》詩:“身披六銖衣,億刧為大仙。” 前蜀 韋莊 《送福州王先輩南歸》詩:“八韻賦吟 梁苑 雪,六銖衣惹 杏園 風(fēng)。名標(biāo)玉籍仙壇上,家寄 閩山 畫障中?!?/p>
(2).常借指婦女所著輕薄的紗衣。 宋 周邦彥 《鵲橋仙》詞:“晚涼拜月,六銖衣動,應(yīng)被 姮娥 認(rèn)得?!?清 俞兆晟 《吳宮曲》:“自裁白紵六銖衣,回雪流風(fēng)侍君側(cè)?!?/p>
中單
亦作“中禪”。1.古時(shí)朝服、祭服的里衣。 南朝 齊 王儉 《公府長史朝服議》:“并同備朝服。中單、韋舃率由舊章?!薄端鍟ざY儀志六》:“公卿以下祭服,里有中衣,即今中單也?!薄稘h書·江充傳》“ 充 衣紗縠襌衣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若今之朝服中襌也?!?/p>
(2).泛指汗衫?!短接[》卷四○三引 晉 虞預(yù) 《會稽曲錄》:“民有弟用兄錢者,未還之,嫂詣 弘 訴之, 弘 賣中單為叔還錢?!?五代 馬縞 《中華古今注》卷中:“汗衫,蓋三代之襯衣也?!抖Y》曰中單。 漢高祖 與 楚 交戰(zhàn),歸帳中,汗透,遂改名汗衫?!?/p>
蘇泂名句,綠萼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