孰知江路近,頻為草堂回
出自唐代杜甫《舍弟占?xì)w草堂檢校聊示此詩》:
久客應(yīng)吾道,相隨獨爾來。
孰知江路近,頻為草堂回。
鵝鴨宜長數(shù),柴荊莫浪開。
東林竹影薄,臘月更須栽。
第二百二十八卷
注釋參考
孰知
深刻了解;清楚地知道?!盾髯印ざY論》:“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(yǎng)情也!” 唐 杜甫 《垂老別》詩:“老妻臥路啼,歲暮衣裳單。孰知是死別,且復(fù)傷其寒?!?唐 韓愈 《復(fù)志賦》:“窺前靈之逸跡兮,超孤舉而幽尋,既識路又疾驅(qū)兮,孰知余力之不任。”
江路
(1).江河航道或航程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》詩:“ 江 路西南永,歸流東北騖。” 唐 王勃 《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》:“遽悲春望遠(yuǎn),江路積波潮?!?宋 蘇轍 《雨中陪子瞻同顏復(fù)長官送梁燾學(xué)士舟行歸汶上》詩:“不知江路長,但覺青山騖?!?清 朱彝尊 《送林佳璣還莆田》詩:“寒風(fēng)江路兼山路,落日長亭更短亭?!?/p>
(2).江邊道路。 唐 杜甫 《西郊》詩:“市橋官柳細(xì),江路野梅香。”
草堂
草堂 (cǎotáng) 草廬。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thatched cottage杜甫名句,舍弟占?xì)w草堂檢校聊示此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