傷嗟浮世之人,善事不曾入耳
出自唐代貫休《長持經(jīng)僧》:
嘮嘮長夜坐,嘮嘮早起。
杉森森,不見長,人聲續(xù)續(xù)如流水。
摐金掙玉,吐宮咽徵。
頭低草木,手合神鬼。
日消三兩黃金爭得止,而槁木朽枝,一食而已。
傷嗟浮世之人,善事不曾入耳。
注釋參考
傷嗟
悲傷感嘆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報尹義尚書》:“懷此殊才,實(shí)可傷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酬微之》詩:“吟翫獨(dú)當(dāng)明月夜,傷嗟同是白頭時?!?元 張可久 《折桂令·玉山席上題壁》曲:“脫帽臨風(fēng),停杯問月,往事傷嗟。”
浮世
人間,人世。舊時認(rèn)為人世間是浮沉聚散不定的,故稱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大人先生傳》:“逍遙浮世,與道俱成。” 唐 許渾 《將赴京留贈僧院》詩:“空悲浮世云無定,多感流年水不還?!?元 谷子敬 《城南柳》第一折:“覷百年浮世,似一夢 華胥 。” 丁玲 《母親》二:“ 曼貞 這時,也正有著一種悲涼的浮世的感覺?!?/p>
善事
善事 (shànshì) 慈善的事;好事情 charitable deeds 吉祥善事 好好侍奉 attend upon 善事雙親不曾
不曾 (bùcéng) 沒有,從來就沒有 never 一生不曾見過這種人 亦作“未曾”入耳
入耳 (rù ěr) 悅耳;中聽 pleasant to the ear 不堪入耳貫休名句,長持經(jīng)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