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連三楚,天低四野,喬木依前,臨路敧斜
出自宋代周邦彥《西平樂·稚柳蘇晴》:
元豐初,予以布衣西上,過天長道中。
后四十余年,辛丑正月,避賊復(fù)游故地。
感嘆歲月,偶成此詞。
稚柳蘇晴,故溪歇雨,川迥未覺春賒。
駝褐寒侵,正憐初日,輕陰抵死須遮。
嘆事逐孤鴻盡去,身與塘蒲共晚,爭知向此,征途迢遞,佇立塵沙。
念朱顏翠發(fā),曾到處,故地使人嗟。
。
道連三楚,天低四野,喬木依前,臨路敧斜。
重慕想、東陵晦跡,彭澤歸來,左右琴書自樂,松菊相依,何況風(fēng)流鬢未華。
多謝故人,親馳鄭驛,時倒融尊,勸此淹留,共過芳時,翻令倦客思家。
注釋參考
三楚
(1). 戰(zhàn)國 楚 地疆域廣闊,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、 東楚 、 南楚 ,合稱 三楚 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以 淮北 、 沛 、 陳 、 汝南 、 南郡 為 西楚 ; 彭城 以東, 東海 、 吳 、 廣陵 為 東楚 ; 衡山 、 九江 、 江南 、 豫章 、 長沙 為 南楚 ?!稘h書·高帝紀(jì)上》“ 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 ”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《音義》,以 江陵 (即 南郡 )為 南楚 , 吳 為 東楚 , 彭城 為 西楚 。二說不同。后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,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(qū)。 唐 李商隱 《過鄭廣文舊居》詩:“ 宋玉 平生恨有餘,遠(yuǎn)循 三楚 吊 三閭 ?!?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(jì)聞》卷八:“ 劉郎 豪氣今何在,應(yīng)是 九疑 三楚 ?!?孫中山 《挽劉道一》詩:“半壁東南 三楚 雄, 劉郎 死去霸圖空?!卑矗?劉道一 , 湖南 湘潭 人。
(2). 五代 時, 馬殷 據(jù) 長沙 , 周行逢 據(jù) 武陵 , 高季興 據(jù) 江陵 ,都在古 楚 地,亦稱 三楚 。見 宋 周羽翀 《三楚新錄》。
四野
四野 (sìyě) 四周廣闊的原野;也指四面八方 the surrounding country;vast expanse of open ground 名聞四野 雪后,四野白茫茫的一片喬木
喬木 (qiáomù) 高大的樹木 tree 并汾喬木?!巍?沈括《夢溪筆談》 廢池喬木?!巍?姜夔《揚(yáng)州慢》詞依前
照舊;仍舊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種榆白楊》“尤忌捋心”原注:“捋心則科茹不長,更須依法燒之,則依前茂矣。” 唐 韓愈 《黃家賊事宜狀》:“不能別立規(guī)模,依前還請攻討。” 宋 張先 《南鄉(xiāng)子·中秋不見月》詞:“今夜相思應(yīng)看月,無人。露冷依前獨(dú)掩門?!薄端疂G傳》第二一回:“那婆娘復(fù)翻身轉(zhuǎn)又上樓去,依前倒在牀上?!?/p>
臨路
猶臨行。 晉 盧諶 《贈劉琨一首并書》:“亦奚必臨路而長號,覩絲而后歔欷哉!” 南朝 宋 鮑照 《放歌行》:“今君有何疾,臨路獨(dú)遲迴?!?宋 王安石 《驢》詩之一:“臨路長鳴有真意, 盤山 弟子久同參?!?/p>
敧斜
見“ 敧邪 ”。
周邦彥名句,西平樂·稚柳蘇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潮汐查詢安卓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