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葉儀鳳《句》:
出自宋代葉儀鳳《句》,該句一般未成詩或是殘句。
注釋參考
天鐘
(1).上天鐘秀,上天所賦予。 唐 薛能 《桃花》詩:“秀氣自天鐘,千年易難逢?!?明 無名氏 《贈書記·旅病托棲》:“又兼他明敏天鐘,詩書寓目都成誦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二五六:“一自天鐘第一流,年來花草冷 蘇州 ?!?/p>
(2).見“ 天鐘 ”。
亦作“ 天鐘 ”。道家的一種叩齒法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廣知》:“夫?qū)W道之人,須鳴天鼓以召眾神也。左相叩為天鐘,卒遇兇惡不祥叩之?!薄对企牌呋`》卷三一:“叩齒之法,左右相叩,名曰扣天鐘?!眳⒁姟?天鼓 ”。
秀氣
秀氣 (xiùqi) 清秀 delicate;elegant 這孩子長得越來越秀氣了 言談文雅,舉止優(yōu)美 refined; urbane 小巧靈便 delicate and well made 這把小刀做得真秀氣文陛
宮闕的殿階。借指朝廷。 漢 劉楨 《魯都賦》:“路殿巋其隆崇,文陛巘其高驤。”《文選·沉約<齊故安陸昭王碑文>》:“升降文陛,逶迆魏闕。” 張銑 注:“文陛,天子殿階也,以文石砌之?!?唐 柳宗元 《祭楊憑詹事文》:“實期濬發(fā),再光文陛。” 宋 葉適 《題椿桂堂》詩:“黃旗兩記張慶闈,紵袍三號趨文陛?!?/p>
仙源
(1).道教稱神仙所居之處?!对企牌呋`》卷二七:“福地第四曰東仙源,福地第五曰西仙源,均在 臺州 黃巖縣 屬地。”
(2).特指 晉 陶淵明 所描繪的理想境地桃花源。 唐 王維 《桃源行》:“春來遍是桃花水,不辨仙源何處尋?!?/p>
(3).借指風(fēng)景勝地或安謐的僻境。 明 顧大典 《青衫記·郊游訪興》:“花光艷,草色新,且停驂向仙源問津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避亂》詩之一:“白云護仙源,劫灰應(yīng)不擾。”
接武
(1).步履相接。謂小步前進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?!?鄭玄 注:“武,跡也。亦相接,謂每移足半躡之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楹鼓逢逢將曙天,諸生接武 杏壇 前。”
(2).步履相接。指舞步相接。《楚辭·大招》:“二八接武,投詩賦只?!?朱熹 集注:“接,連也。武,跡也?!?/p>
(3).步履相接。形容人多擁擠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崇教》:“是以遐覽淵博者,曠代而時有;面墻之徒,比肩而接武也。”《魏書·李諧傳》:“異人相趨于絳闕,鴻生接武于儒館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》:“當(dāng)今朝號得人,國稱多士。 蓬山 之下,良直差肩;蕓閣之中,英奇接武?!薄督鹗贰ご蘖鳌罚骸爱?dāng)時冒進之徒,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,比肩接武?!?/p>
(4).步履相接。形容親近;接近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》詩:“外庭時接武,廣陌更連鑣?!?宋 司馬光 《與呂晦叔簡》:“自 晦叔 入都,及得共事,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,未嘗得伸悃愊,雖日夕接武,猶隔闊千里也?!?/p>
(5).步履相接。前后相接;繼承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古來辭人,異代接武,莫不參伍以相變,因革以為功?!薄缎绿茣ど瞎賰x傳》:“御史供奉赤墀下,接武夔龍,簉羽鵷鷺,豈 雍州 判佐比乎?” 馬宗霍 《書林藻鑒》:“ 唐 代書家之盛,不減于 晉 ,因由接武六朝,家傳世習(xí),自易為工?!?/p>
葉儀鳳名句,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