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宋庠《念古》:
賢哉邴曼容,出處知所據(jù)。
官馀六百石,輒自移疾去。
富貴非不懷,殆辱亦先慮。
嗟我材下中,叨恩最蕃庶。
堯庭納言職,軒野方明御。
服袞作槐班,曳履南宮署。
雖經(jīng)斥免誚,尚玷高華處。
徒有守直弦,何能借前箸。
愚甘六馬對(duì),讒恨三物詛。
年來感衰疾,倦鳥思返翥。
抗心望先哲,俯首慚昔譽(yù)。
西景尚可收,歸轅未云遽。
儻以人望人,期君或吾恕。
注釋參考
納言
(1).古官名。主出納王命。《書·舜典》:“命汝作納言,夙夜出納朕命,惟允。” 孔 傳:“納言,喉舌之官,聽下言納於上,受上言宣於下,必以信?!卑?, 秦 漢 不置, 王莽 依古制,改大司農(nóng)為納言,有納言將軍 嚴(yán)尤 。 北周 初有御伯中大夫,掌出入侍從。 保定 四年改御伯為納言。 宣帝 末又置侍中。 隋 避 文帝 父 楊忠 誄,改侍中為納言, 煬帝 大業(yè) 十二年又改納言為侍內(nèi)。 唐 初為納言, 唐 武德 四年改為侍中。參閱《通典·職官三》。
(2).尚書等近臣所用幘巾?!逗鬂h書·輿服志下》:“尚書幘收,方三寸,名曰納言,示以忠正,顯近職也?!?/p>
方明
(1).上下四方神明之象。木制,方四尺,設(shè)六色六玉。古代諸侯朝見天子、會(huì)盟或天子祭祀時(shí)所置?!秲x禮·覲禮》:“諸侯覲于天子,為宮方三百步,四門,壇十有二尋,深四尺,加方明于其上。方明者,木也,方四尺。設(shè)六色,東方青,南方赤,西方白,北方黑,上玄,下黃。設(shè)六玉,上圭,下璧,南方璋,西方琥,北方璜,東方圭?!?鄭玄 注:“方明者,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?!?賈公彥 疏:“謂合木為上下四方,故名方;此則神明之象,故名明。此 鄭 解得名方明神之義也?!?胡培翚 正義:“方明,以方四尺之木為之,上下四方,共有六面。設(shè)六色者,每面各設(shè)一色,以象其神。設(shè)六玉者,每面各設(shè)一玉,以為之飾。”《漢書·律歷志下》:“ 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,故《書序》曰:‘ 成湯 既沒, 太甲 元年,使 伊尹 作《伊訓(xùn)》?!兑劣?xùn)》篇曰:‘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, 伊尹 祀于先王,誕資有牧方明。’言雖有 成湯 、 太丁 、 外丙 之服,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,是朔旦冬至之歲也?!?/p>
(2).傳說中人名。
宋庠名句,念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