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邵雍《梅花詩》:
蕩蕩天門萬古開。
幾人歸去幾人來。
山河雖好非完璧。
不信黃金是禍胎。
湖山一夢事全非。
再見云龍向北飛。
三百年來終一日。
長天碧水嘆彌彌。
天地相乘數(shù)一原。
忽逢甲子又興元。
年華二八乾坤改。
看盡殘花總不言。
畢竟英雄起布衣。
朱門不是舊皇畿。
飛來燕子尋常事。
開到李花春已非。
胡兒騎馬走長安。
開辟中原海境寬。
洪水乍平洪水起。
清光宜向漢中看。
漫天一白漢江秋。
憔悴黃花總帶愁。
古曜半升箕斗隱。
金烏起滅海山頭。
云霧蒼茫各一天。
可憐西北起烽煙。
東來暴客西來盜。
還有胡兒在眼前。
如棋世事局初殘。
共濟(jì)和衷卻大難。
豹死猶留皮一襲。
最佳秋色在長安。
火龍蟄起燕門秋。
原璧應(yīng)難趙氏收。
一院奇花春有主。
連宵風(fēng)雨不須愁。
數(shù)點(diǎn)梅花天地春。
欲將剝復(fù)問前因。
寰中自有承平日。
四海為家孰主賓。
注釋參考
四海為家
(1).四海之內(nèi),盡屬一家。指帝王擁有天下。引申為天下一統(tǒng)之意?!妒酚洝じ咦姹炯o(jì)》:“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,非壯麗無以重威,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?!?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“方今圣上,同天號於帝皇,掩四海而為家。” 唐 劉禹錫 《西塞山懷古》詩:“今逢四海為家日,故壘蕭蕭蘆荻秋?!?太平天囯 洪秀全 《吟劍詩》:“手持三尺定山河,四海為家共飲和?!眳⒁姟?四海一家 ”。
(2).志在四方,到處為家。 明 羅貫中 《風(fēng)云會》第一折:“四海為家,寸心不把名牽掛。”
(3).喻人居無定所。 吳祖光 《闖江湖》第三幕:“咱們作藝的四海為家,兩個(gè)山碰不上,兩個(gè)人總有碰上的日子。” 郭小川 《在大沙漠中間》詩:“他們是四海為家的兵士,過慣戎馬生活?!?/p>成語解釋原指帝王占有全國。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當(dāng)作自己的家。指志在四方,不留戀家鄉(xiāng)或個(gè)人小天地。四海為家出處《漢書·高帝記》:“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。”使用例句我們是四海為家的,我們是以一切人民為兄弟姐妹的。
主賓
(1).猶主次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辭義》:“故八音形器異而鐘律同,黼黻文物殊而五色均,徒閑澀有主賓,妍蚩有步驟?!?/p>
(2).主人和賓客。 宋 洪咨夔 《滿江紅·老人游東山追和俞貳卿詞謹(jǐn)用韻》詞:“把酒西風(fēng),渾莫問,主賓誰惡?!薄剁R花緣》第八三回:“雞黍殷勤款洽,主賓情意堪嘉?!?/p>
(3).正賓。 宋 王禹偁 《射宮選士賦》:“其中也得為主賓,其爭也是謂君子?!?/p>
邵雍名句,梅花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