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留題仙都觀》:
山前江水流浩浩,山上蒼蒼松柏老。
舟中行客去紛紛,古今換易如秋草。
空山樓觀何崢嶸,真人王遠(yuǎn)陰長生。
飛符御氣朝百靈,悟道不復(fù)誦《黃庭》。
龍車虎駕來下迎,去如旋風(fēng)摶紫清。
真人厭世不回顧,世間生死如朝暮。
學(xué)仙度世豈無人,餐霞絕粒長辛苦。
安得獨(dú)從逍遙君,泠然乘風(fēng)駕浮云,超世無有我獨(dú)行。
注釋參考
飛符
(1).謂祭起符箓。 唐 顧況 《步虛詞》:“飛符超羽翼,焚火醮星辰?!?明 單本 《蕉帕記·相逢》:“喜 麻姑 此日飛符,使 樂昌 今朝完鏡?!?/p>
(2).指符箓。 元 柳貫 《為蔣英仲作顏輝畫青山夜行圖歌》:“固應(yīng) 豐城 牛斗墟,龍劍夜出乘飛符?!?/p>
(3).急速傳送的兵符。 明 何景明 《漢將篇》:“飛符插羽募精強(qiáng),速營列陣掃邊疆?!?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誅妖檄文》:“且也千里徵調(diào),飛符迅急,千山萬水,跋涉從戎,露宿風(fēng)餐,辛勤畢備?!?/p>
御氣
(1).運(yùn)氣。 晉 成公綏 《嘯賦》:“進(jìn)取諸身,役心御氣?!?南朝 陳 張正見 《重陽殿成金石會(huì)竟上詩》:“登臺(tái)諠大廈,御氣響鈞天?!?明 唐順之 《次韻贈(zèng)施道人》:“御氣曾聞 老氏 柔,寄身偏愛水云幽。”
(2).猶御風(fēng)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》:“時(shí)乘既位,御氣之駕翔焉?!?唐 包佶 《祀風(fēng)神師樂章·迎神》詩:“ 太皞 御氣, 句芒 肇功?!?元 柳貫 《松雪老人臨王晉卿煙江迭嶂圖》詩:“我疑此叟猶未化,瞬息御氣行九州?!?/p>
(3).帝王的氣象。 唐 杜甫 《秋興》詩之六:“ 花蕚 、 夾城 通御氣, 芙蓉 小苑入邊愁?!?元 王逢 《送薛鶴齊真人代祀還京》詩:“日繞五文皆御氣,海浮一髮是 成山 ?!?清 沉濤 《瑟榭叢談》卷上:“吾鄉(xiāng) 秋錦山人 《宣府詩》:‘行宮寂寞雙槐樹,御氣消沉舊酒樓?!?/p>
(4).制御血?dú)猓刂埔鈿?。御,通?御 ”。 宋 呂祖謙 《東萊博議·楚武王心蕩》:“圣賢君子,以心御氣,而不為氣所御。”
百靈
(1).各種神靈?!段倪x·班固<東都賦>》:“禮神祇,懷百靈。” 李善 注:“《毛詩》曰:‘懷柔百神。’” 唐 李白 《天長節(jié)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》:“今主上明圣,懷於百靈。” 宋 曾鞏 《賀韓相公赴許州啟》:“百靈奔衛(wèi),宜無陟降之勞;六氣節(jié)宣,當(dāng)遂神明之適?!?明 劉基 《鈞天樂》詩:“君不見 天穆 之山二千仞,天帝所以觴百靈?!?/p>
(2).見“ 百靈鳥 ”。
悟道
悟道 (wùdào) 領(lǐng)會(huì)道理,佛教指領(lǐng)會(huì)佛理 grasp the truth 悟道成佛黃庭
(1).指《黃庭經(jīng)》。道教的經(jīng)典著作。 唐 李白 《送賀賓客歸越》詩:“ 山陰 道士如相見,應(yīng)寫《黃庭》換白鵝?!?宋 蘇軾 《留題仙都觀》詩:“飛符御氣朝百靈,悟道不復(fù)誦《黃庭》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白于玉》:“曩所授《黃庭》之要道,仙人之梯航?!?/p>
(2).指 晉 王羲之 書寫的《黃庭經(jīng)》法帖。 宋 秦觀 《春日》詩之四:“春禽葉底引圓吭,臨罷《黃庭》日正長?!?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人部三》:“《曹娥》、《樂毅》,尚有蹊徑可尋,至《蘭亭》、《黃庭》,幾莫知其端倪矣?!?/p>
(3).指中央。《黃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》 務(wù)成子 題解:“黃者,中央之色也;庭者,四方之中也。外指事即天中、人中、地中,內(nèi)指事即腦中、心中、脾中,故曰黃庭?!?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覓魂》:“方向呵,鎮(zhèn)黃庭,通紫極,子午坤乾?!币嗵刂钙?。一說為體中的虛擬之所。 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筆談·象數(shù)一》:“古人以黃庭為脾。不然也,黃庭有名而無所,沖氣之所在也?!?/p>
蘇軾名句,留題仙都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