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王安石《初去臨川》
東浮溪水渡長(zhǎng)林,上坂回頭一拊心。
已覺(jué)省煩非仲叔,安能養(yǎng)志似曾參。
憂傷遇事紛紛出,疾病乘虛亹亹侵。
未有半分求自贖,恐填溝壑更沾襟。
注釋參考
未有
未有 (wèiyǒu) 沒(méi)有 do not have;have not;there is no;be without 未有封侯之賞?!妒酚洝ろ?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未有以應(yīng)。 吾尚未有子。——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 城門未有燒脫?!稄V東軍務(wù)記》半分
(1).平分為二;二分之一。 唐 耿湋 《酬張少尹秋日鳳翔西郊見寄》詩(shī):“草木涼初變,陰晴景半分?!薄端问贰け景恕罚骸?皇祐 元年,揀 河北 、 河?xùn)| 、 陜西 、 京東 西 禁、廂諸軍,退其罷癃為半分,甚者給糧遣還鄉(xiāng)里?!?/p>
(2).表示極少的錢?!端疂G傳》第二回:“我枉自經(jīng)了許多師家,原來(lái)不值半分?!?/p>
(3).表示極短的距離。 陳天華 《警世鐘》:“老的,少的……各項(xiàng)人等,從今以后,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,鍋?zhàn)永锏聂~肉,由他要?dú)⒕蜌ⅲ缶椭?,不能走?dòng)半分?!?/p>
(4).表示極小的程度。 愈天白 《危欄》:“她脫去了西裝,從她神色中,我看不到她對(duì)它有半分依戀。”
自贖
[redeem oneself;atone for one's crime] 自己彌補(bǔ)罪過(guò);自己贖罪
詳細(xì)解釋(1).以資財(cái)入官贖罪或立功以贖罪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家貧,貨賂不足以自贖?!薄端问贰づ殉紓飨隆だ钊罚骸?義深 走 金 , 安用 殺 林 德 自贖?!薄睹魇贰菑?fù)傳》:“二十八年,有罪,從征 龍州 ,建功自贖?!?/p>
(2).泛指自贖其罪。 宋 曾鞏 《進(jìn)太祖皇帝總序狀》:“仰負(fù)恩待,無(wú)以自贖?!?宋 葉適 《母杜氏墓志》:“閏月二十三日,竟卒。天乎痛哉!是所以照臨諸孤之不孝,而使之終無(wú)以自贖者也?!?/p>
(3).自行解脫。 唐 元稹 《上門下裴相公書》:“閣下若能蕩滌痕累,洞開嫌疑,棄仇如振塵,愛(ài)士如救餒,使恃才薄行者自贖於煩辱,以能見忌者騁力於通衢。”
填溝壑
填溝壑 (tián gōuhè) 死的自謙說(shuō)法。人死埋于地下,故稱“填溝壑” die 未填溝壑而托之?!稇?zhàn)國(guó)策·趙策》沾襟
浸濕衣襟。多指?jìng)穆錅I?!肚f子·應(yīng)帝王》:“ 列子 入,泣涕沾襟以告 壺子 ?!?唐 白居易 《慈烏夜啼》詩(shī):“夜夜夜半啼,聞?wù)邽檎唇??!?明 夏完淳 《大哀賦》:“瞻山而隕涕,撫草木而沾襟?!?/p>
王安石名句,初去臨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