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壁云樹昏,山根已滂霈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一登太室中峰》:
日夕望蒼崖,嶄嶄在天外,及來步其巔,下見河如帶。
半壁云樹昏,山根已滂霈。
注釋參考
半壁
半壁 (bànbì) half of the wall (cliff) 指朝東的半面山崖 半壁見海日?!啤?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 半邊 我那岳伯父拼身舍命與金人撕殺,才保全得半壁江山。——《說岳全傳》云樹
(1).云和樹。 南朝 梁 劉孝威 《和皇太子春林晚雨》:“云樹交為密,雨日共成虹?!?唐 王維 《送崔興宗》詩:“塞迥山河浄,天長云樹微?!?明 劉基 《梅花引》詞:“晚云凝,晚煙橫,煙草茫茫云樹平?!?/p>
(2).高聳入云的樹木。 唐 崔櫓 《華清宮》詩之一:“草遮回磴絶鳴鑾,云樹深深碧殿寒?!?明 文徵明 《金山寺待月》詩:“魚龍深夜浮光怪,云樹遙空帶渺茫?!?戴望舒 《夜蛾》詩:“飛越關山,飛越云樹?!?/p>
(3).比喻朋友闊別遠隔。 唐 白居易 《早春西湖閑游悵然興懷寄微之》詩:“云樹分三驛,煙波限一津。翻嗟寸步隔,卻厭尺書頻。” 明 高啟 《讀周記室<荊南集>》詩:“生別猶疑不再逢, 楚 天云樹隔重重?!?清 鈕琇 《觚賸續(xù)編·英雄舉動》:“但念 吳 頭 楚 尾,云樹為遙?!敝袊焚Y料叢刊《太平天囯·軍次實錄》:“﹝眾天將天兵﹞依依敬別,因吟以勸慰之:‘離別深情世罕拋,關心云樹及河橋。’”參見“ 云樹之思 ”。
山根
山根 (shāngēn) 鼻梁的別名。古人認為可作心望診的參考,因其位于闕庭之下,又稱為下極 radix nasi 山腳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滂霈
同“ 滂沛 ”。1.水流廣大貌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僧伽羅國》:“月將回照,水即懸流,滂霈崖嶺,臨注谿壑?!?唐 柳宗元 《及大會議國子祭酒韓洄請歷數(shù)近日征應祥瑞故又改其文如后表》:“氣潛通而交感以和,澤旋流而滂霈思遠。”
(2).雨大貌?!端囄念惥邸肪矶?晉 潘尼 《苦雨賦》:“始蒙瀎而徐墜,終滂霈而難禁?!?/p>
(3).喻恩澤廣大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改封陳王謝恩章》:“臣既弊陋,守國無効,自分削黜,以彰眾誡。不意天恩滂霈,潤澤橫流,猥蒙加封。”
梅堯臣名句,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一登太室中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