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泂《之上虞道中作》:
東關(guān)白塔何由見,異日曾驚堠子頻。
千頃波濤風(fēng)雨里,夜深孤載一愁人。
注釋參考
東關(guān)
(1).關(guān)隘名。 三國 吳 諸葛恪 筑。為 魏 、 晉 、 南北朝 時的要沖。故址在今 安徽省 含山縣 西南 濡須山 上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奏彈曹景宗》:“ 東關(guān) 無一戰(zhàn)之勞,涂中罕千金之費(fèi)?!?唐 李涉 《送王六覲巢縣叔父》詩之一:“ 巢 岸南分戰(zhàn)鳥山,水云程盡到 東關(guān) ?!眳㈤?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江南一·山川要險》。
(2).復(fù)姓。 春秋 晉 有 東關(guān)嬖五 。
白塔
(1).亦作“ 白墖 ”。白色的佛塔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譯經(jīng)·求那跋摩》:“是時天景澄朗,道俗哀嘆,仍於其處起立白塔?!?宋 蘇軾 《赴嶺表過金陵蔣山泉老召食阻雨不及往》詩:“獨(dú)望 鐘山 叫 寶公 ,云間白塔似孤鶴。” 金 元好問 《戊戌十月山陽雨夜》詩之二:“出門望白墖,但覺襟袖潤?!?秦牧 《藝海拾貝·魯班的妙手》:“ 北京 的白塔,破裂了也只有他下凡了才能修補(bǔ)?!?/p>
(2).古地名。 唐 韓愈 《劉公墓志銘》:“ 環(huán) 之會下 濮州 ,戰(zhàn) 白塔 ,救 寧 陵 襄邑 ,擊 李希烈 陳州 城下,公常在軍間?!?/p>
(3).山名?!肚逦墨I(xiàn)通考·兵三》:“詔會議尋議定於 白塔山 及九門各設(shè)礮五座,竪旗桿五,遇有警急,聲礮為號;桿上晝則懸旗,夜則點(diǎn)燈, 白塔 鳴礮則九門皆應(yīng)之?!?/p>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(dá)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異日
異日 (yìrì) 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時間 coming days 留待異日再議 曰姑俟異日觀,云爾?!濉?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 往日;從前 some other day 異日情誼,記憶猶新堠子
古時筑在路旁用以分界或計里數(shù)的土壇。每五里筑單堠,十里筑雙堠。 宋 陳師道 《后山詩話》:“ 吳 僧《錢塘白塔院詩》曰:‘到 江 吳 地盡,隔岸 越 山多?!嘀^分界堠子語也。” 元 張國寶 《羅李郎》第三折:“出 陳州 五里巴堠子,無明夜到京師?!?況周頤 《蕙風(fēng)詞話續(xù)編》卷二:“ 宋 諺:‘饞如鷂子,懶如堠子?!?/p>
蘇泂名句,之上虞道中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