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周曇《三國門蜀先主》
豫州軍敗信途窮,徐庶推能薦臥龍。
不是卑詞三訪謁,誰令玄德主巴邛。
注釋參考
豫州
(1).古九州之一?!稌び碡暋罚骸?荊 河 惟 豫州 。”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:“ 河 南曰 豫州 。”
(2). 漢 以來所設(shè)置的州名。初為 漢武帝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轄境約當(dāng)今 淮河 以北、 伏牛山 以東 豫東 、 皖北 地。 東漢 治所在 譙 (今 安徽省 亳州市 ), 三國 魏 以后屢有移徙,轄境亦伸縮不常。 東晉 、 南朝 時治所最北在 懸瓠城 (今 河南 汝南 ),最南在 邾城 (今 湖北 黃岡 西北)。轄境最大時相當(dāng)今 江蘇 、 安徽 長江 以西, 安徽省 望江縣 以北的 淮河 南北地區(qū)。經(jīng)常只轄有今 安徽 淮河 以南部分地區(qū)。 北魏 治所在 懸瓠城 。 隋 大業(yè) 初因改 洛州 為 豫州 (后即改 河南郡 ),乃先后改此為 溱州 、 蔡州 。地處中原沖要,為 東晉 、 南北朝 時戰(zhàn)爭重地。
途窮
喻走投無路或處境困窘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五君詠·阮步兵》:“物故不可論,途窮能無慟。” 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·持法》:“此途窮者,不輯之,當(dāng)為患?!?清 唐孫華 《文信國祠》詩:“戰(zhàn)苦身攢鏃,途窮血裹斑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七論“文人相輕”--兩傷》:“于是相輕的文人們的處境,就也更加艱難起來,連街頭也不再是擾攘的地方了,真是途窮道盡。”
臥龍
臥龍 (wòl(fā)óng) 比喻隱居或未露頭角的杰出人才 outstanding person who lives in solitude 諸葛孔明者,臥龍也?!度龂尽ぶT葛亮傳》周曇名句,三國門蜀先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