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丁謂《山》:
不起纖塵讓,寧辭一簣勞。
始從拳石大,終致極天高。
蓮頂觀歸馬,蓬壺見負(fù)鰲。
器車呈上端,繩檢秘崇褒。
注釋參考
器車
謂器與車。器,指銀甕丹甑之類;車,指山車垂鉤之類。古代認(rèn)為是盛世出現(xiàn)的祥瑞之物。《禮記·禮運(yùn)》:“天降膏露,地出醴泉,山出器車。” 鄭玄 注:“器謂若銀甕丹甑也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按《禮緯斗威儀》云:‘其政太平,山車垂鉤?!⒃疲骸杰嚕匀恢?;垂鉤,不揉治而自圓曲?!?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封禪》:“德至山陵,則景云出,芝實(shí)茂,陵出異丹,阜出萐莆,山出器車,澤出神鼎?!?南朝 齊 王融 《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》:“天瑞降,地符升,澤馬來,器車出?!?/p>
呈上
呈上 (chéngshàng) 呈遞——下級(jí)向上級(jí)送交文件等時(shí)用語 send up繩檢
(1).約束。 唐 杜牧 《念昔游》詩之一:“十載飄然繩檢外,罇前自獻(xiàn)自為酬?!?宋 蘇洵 《養(yǎng)才》:“奇杰之士,常好自負(fù),疎雋傲誕,不事繩檢?!?清 褚人穫 《堅(jiān)瓠三集·千字文題》:“ 明 韓襄毅 巡撫 江西 ,上車觀風(fēng),繩檢頗嚴(yán)?!?/p>
(2).規(guī)矩;法度。 宋 蘇軾 《謝王內(nèi)翰啟》:“奇文高論,大或出於繩檢;比聲協(xié)句,小亦合於方圓?!?明 唐順之 《萬古齋公傳》:“以繩檢自律,亦以繩檢律人。” 清 吳德旋 《書<抱樸子>后》:“故所著書辭,賤祿利,尚高節(jié),匡世謬,貴繩檢,其説美矣?!?清 薛福成 《<寄龕文存>序》:“蓋其聲光駿發(fā),非桐城繩檢所能束縛也。”
丁謂名句,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