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真宗《朝謁太清宮九首》:
邈矣道祖,冥機(jī)惚恍。
常德不離,至真無象。
引位清穹,降祥神壤。
酌楝薦誠(chéng),控飚來享。
注釋參考
常德
謂始終不變的品德?!独献印罚骸爸湫?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(fù)歸於嬰兒?!卑福?馬王堆 漢 墓帛書《老子》“常德”作“恒德”。 宋 歐陽修 《六一筆記·誨學(xué)說》:“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學(xué)不知道,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,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。” 宋 葉適 《宋鄒鄉(xiāng)墓志銘》:“蓋性有樂地,身有常德,質(zhì)合道,器合仁,不教而自至也?!?/p>
不離
(1).不失;不失為。《莊子·馬蹄》:“同乎無知,其德不離;同乎無欲,是謂樸素。”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鸚鵡能言,不離飛鳥;猩猩能言,不離禽獸?!?/p>
(2).不離開;不離去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鼎之需》:“容民畜眾,不離其居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小翠》:“一物大於貓,來伏身下,展轉(zhuǎn)不離?!?/p>
(3).差不多;還不錯(cuò)。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一○八回:“ 湘云 道:‘別人還不離,獨(dú)有 璉二嫂子 ,連模樣兒都改了,説話不伶俐了?!?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四:“老頭子看了車一眼,點(diǎn)了點(diǎn)頭:‘不離!’”
無象
(1).失去常態(tài)、常道?!蹲髠鳌は骞拍辍罚骸?士弱 曰:‘…… 商 人閲其禍敗之釁,必始於火,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。’公曰:‘可必乎?’對(duì)曰:‘在道,國(guó)亂無象,不可知也?!?杜預(yù) 注:“言國(guó)無道,則災(zāi)變亦殊,故不可必知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若國(guó)家昏亂,無復(fù)常象,不可知也?!薄段倪x·王粲<七哀>詩之一》:“ 西京 亂無象,豺虎方遘患。”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:“象,道也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擬魏太子“鄴中集”詩·王粲》:“ 伊洛 既燎煙, 函崤 沒無象?!币槐咀鳌?無像 ”。
(2).沒有形跡;沒有具體形象?!豆茏印び坠佟罚骸皞渚邉僦?,無象勝之本?!?趙守正 注:“無象,指軍行隱蔽,使人們看不到形象?!?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譬若畫形於無象,造響於無聲?!?唐 張九齡 《請(qǐng)東北將吏刊石紀(jì)功德狀》:“觀變?cè)珈段疵?,必取預(yù)於無象?!?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四:“或兀坐冥搜,求聲於寂寥,寫真於無象。”
(3).原為道家形容道玄虛無形之語,后亦泛指諸種義理的玄微難測(cè),或玄微難測(cè)的義理。語出《老子》:“繩繩兮不可名,復(fù)歸于無物。是謂無狀之狀,無象之象,是謂忽怳?!?南朝 梁 沉約 《雅樂歌·諴雅之一》:“懷忽慌,瞻浩蕩……出杳冥,降無象?!?唐 李華 《潤(rùn)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》:“道行無跡,妙極無象:謂體性空,而本源清凈;謂諸見滅,而覺照?qǐng)A明。” 宋 蘇轍 《郊祀慶成》詩:“治道初無象,神功竟莫宣?!?清 王士禛 《漁洋詩話》卷下:“ 吳 之 洞庭山 有丐者, 汪鈍翁 記其數(shù)詩,有云:‘……有形皆是假,無象孰為真?悟到無生地,梅花滿四鄰?!?/p>
真宗名句,朝謁太清宮九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