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拙未能觀水薤,氣衰時復(fù)詠煙蘿
出自宋代蘇頌《和劉明仲都曹見別三首》:
二年為郡樂邗坡,喜遇豐年萬物和。
政拙未能觀水薤,氣衰時復(fù)詠煙蘿。
朱方亭下歸心速,揚(yáng)子橋邊別淚多。
禁職祠官容佚老,晚蒙恩澤更滂沱。
注釋參考
政拙
謂拙于政事?!杜f唐書·隱逸傳·陽城》:“ 城 自署其第曰:‘撫宇心勞,徵科政拙,考下下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答王郎中》詩:“賦繁屬軍興,政拙愧斯人。” 宋 范成大 《甘棠驛》詩:“心勞政拙無遺愛,慚向 甘棠驛 里來。”
時復(fù)
猶時常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不才時復(fù)託懷玄勝,遠(yuǎn)詠 老 莊 。” 唐 杜甫 《溪上》詩:“ 西江 使船至,時復(fù)問京華。”
煙蘿
亦作“煙蘿”。1.草樹茂密,煙聚蘿纏,謂之“煙蘿”。 唐 李端 《寄廬山真上人》詩:“更説 謝公 南座好,煙蘿到地幾重陰?!?南唐 李煜 《破陣子》詞:“鳳閣龍樓連霄漢,玉樹璚枝作煙蘿,幾曾識干戈!” 明 陳所聞 《駐馬聽·泛西湖》曲:“指點(diǎn)著六橋柳浪,三 竺 云巒, 石屋 煙蘿。” 清 周準(zhǔn) 《發(fā)朱砂庵經(jīng)觀音巖登石人峰》詩:“俯身入煙蘿,欲詣仙人宅?!?/p>
(2).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。 唐 裴铏 《傳奇·文簫》:“一斑與兩斑,引入 越王山 。世數(shù)今逃盡,煙蘿得再還?!?周楞伽 輯注:“煙蘿,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?!?宋 蘇舜欽 《離京后作》詩:“脫身離網(wǎng)罟,含笑入煙蘿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別妻走京》:“何意入利名韁鎖,惆悵別煙蘿?!?康有為 《和臨桂周黻卿翰林<有感>》:“只愁好春色,無處著煙蘿?!?/p>
蘇頌名句,和劉明仲都曹見別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