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栻《送邵懷英赴召》:
自君之西來,吾徒獲三益。
匪惟欣晤言,望見意已適。
俯仰歲再更,交情共金石。
翩然別我去,寧復(fù)得此客。
諸公有推轂,詔下亟傳驛。
嘉言久填胸,往覲天咫尺。
豈其湘水邊,而可滯六翮。
雖深惜別思,敢后天下責(zé)。
嗟哉善利途,雞鳴分舜蹠。
浮云起毫厘,乃有泰山隔。
持身與謀國,茲義貫於一。
君侯天資高,遇事無逼迫。
所立凜不回,舉手謝物役。
保此方寸印,勿受一塵隙。
廓然麗昭回,萬象歸指畫。
富貴豈君心,事業(yè)追往昔。
贈(zèng)言不能工,庶以永無斁。
注釋參考
君侯
(1). 秦 漢 時(shí)稱列侯而為丞相者。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五》:“少庶子 甘羅 曰:‘君侯何不快甚也?’”此君侯指 呂不韋 , 不韋 封 文信侯 ,為 秦 相。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家》:“廷尉責(zé)曰:‘君侯欲反邪?’”
(2). 漢 以后,用為對(duì)達(dá)官貴人的敬稱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與鍾大理書》:“近日 南陽 宗惠叔 ,稱君侯昔有美玦,聞之驚喜?!?唐 李白 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所以龍盤鳳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價(jià)於君侯?!?宋 姜夔 《鷓鴣天》詞:“曾共君侯歷聘來,去年今日踏莓苔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十:“多感君侯惓惓垂問,某有心事,今不敢隱?!卑?,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君侯》:“ 衛(wèi)宏 《漢官舊儀》:列侯為丞相相國者號(hào)君侯?!庇衷疲骸柏┫嘀淌芳笆逃方苑Q卿,不得言君。蓋其時(shí)丞相稱君,而以列侯為之,故兼稱君侯也。按:丞相稱君,本沿 戰(zhàn)國 之制: 田文 相 齊 封 孟嘗君 , 蘇秦 相 趙 封 武安君 是也。至如 謝萬 謂 王述 曰‘人言君侯癡,君侯信自癡’, 李白 與 韓荊州 書,亦曰君侯,此則非列侯為相者。蓋自 漢 以來,君侯為貴重之稱,故口語相沿,凡稱達(dá)官貴人皆為君侯耳?!?/p>
天資
天資 (tiānzī) 天賦;資質(zhì) talent;natural endowment 天資聰穎遇事
遇事 (yùshì) 碰上變化或情況 when anything crops 遇事多想再做逼迫
逼迫 (bīpò) 施加壓力促使;強(qiáng)行迫使 force;compel;coerce 逼迫有阿母。——《玉臺(tái)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同是被逼迫。張栻名句,送邵懷英赴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生命之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