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勝者未必克,挾疑者未必敗。
出自宋代 范曄《后漢書·列傳·烏桓鮮卑列傳》:
摘自《后漢書·列傳·烏桓鮮卑列傳》
解釋:一心想獲勝的人未必勝利,持懷疑態(tài)度的人未必失敗。
原文摘要:
并力蠻夷。夫邊垂之患,手足之蚧搔;中國之困,胸背之瘭疽。方今郡縣盜賊尚不能禁,況此丑虜而可伏乎!昔高祖忍平城之恥,呂后棄慢書之詬,方之于今,何者為甚?天設山河,秦筑長城,漢起塞垣,所以別內(nèi)外,異殊俗也。茍無B37A國內(nèi)侮之患則可矣,豈與蟲蟻狡寇計爭往來哉!雖或破之,豈可殄盡,而方令本朝為之旰食乎!夫專勝者未必克,挾疑者未必敗。眾所謂危,圣人不任,朝議不嫌,明主不行也。昔淮南王安諫伐越曰:“天子之兵,有征無戰(zhàn)。言其莫敢校也。如使越人蒙死以逆執(zhí)事廝輿之卒,有一不備而歸者,雖得越王之首,而猶為大漢羞之。”而欲以齊民易丑虜,皇威辱外夷,就如其言,猶已危矣,況乎得失不可量邪!昔珠崖郡反,孝元皇帝納賈捐之言,而下詔曰:“珠崖背畔,今
注釋參考
未必
未必 (wèibì) 不一定;不見得 may not;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實也?!獫h· 王充《論衡·訂鬼篇》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?!濉?劉開《問說》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。 未必不過此已忘?!读凝S志異·促織》 他未必去北京范曄名句,后漢書·列傳·烏桓鮮卑列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