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樓鑰《攻媿齋》:
圣賢不得見,道散固已久。
學(xué)者多自賢,鮮肯事師友。
顛冥聲利中,悔吝皆自取。
動(dòng)言無(wú)媿作,未知果然否。
寡過(guò)云未能,先圣欣善誘。
凜凜孟氏言,幾希異禽獸。
參乎病知免,遂使啟足手。
寧知起易簀,又在此段后。
吾儕況小人,氣質(zhì)素凡陋。
以其所以養(yǎng),孝道亦何有。
勉前類水馬,立處只如舊。
儻復(fù)不自力,其末當(dāng)愈謬。
每思攻所媿,扁榜銘座右。
三誦故人書,慙汗幾欲溜。
夫豈為戲言,知君於我厚。
因之更加警,補(bǔ)過(guò)尚無(wú)咎。
注釋參考
顛冥
迷惑,沉湎?!段淖印な厝酢罚骸捌渖濛叶嘤?,顛冥乎勢(shì)利,誘慕乎名位。”《莊子·則陽(yáng)》:“夫 夷節(jié) 之為人也,無(wú)德而有知,不自許。以致神其交,固顛冥乎富貴之地。” 成玄英 疏:“顛冥,猶迷沒也?!?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:“顛冥,猶迷惑也?!?/p>
聲利
猶名利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詠史》:“五都矜財(cái)雄,三川養(yǎng)聲利。” 唐 韓愈 《送區(qū)冊(cè)序》:“與之翳嘉林,坐石磯,投竿而漁,陶然以樂(lè),若能遺外聲利,而不厭乎貧賤也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張諲》:“ 諲 , 永嘉 人,初隱 少室 下,閉門修肄,志甚勤苦,不及聲利。” 清 薛福成 《送吳南屏游廬山序》:“ 巴陵 吳南屏 先生以邃學(xué)鴻文,遺外聲利,家居有年?!?/p>
悔吝
亦作“ 悔恡 ”。1.災(zāi)禍。《易·繫辭上》:“悔吝者,憂虞之象也?!?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·東方朔》:“ 文帝 時(shí)政頗遺失,皆所謂悔恡小疵耶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李校書》詩(shī):“每愁悔吝作,如覺天地窄?!?清 黃景仁 《閑居》詩(shī):“名象實(shí)易玩,悔吝虛已消?!?/p>
(2).悔恨。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出征 交阯 ,土多瘴氣, 援 與妻子生訣,無(wú)悔吝之心?!?三國(guó)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釋爭(zhēng)》:“若然者,悔恡存于聲色,夫何顯爭(zhēng)之有哉!” 唐 李咸用 《猛虎行》:“須知《易水歌》,至死無(wú)悔吝?!?明 唐順之 《與董后峰憲副書》:“野人一入仕途,百般悔吝,禪家所謂猢孫入布袋,真可一笑也?!?/p>
(3).謂追悔顧惜。 唐 司空?qǐng)D 《疑經(jīng)》:“縱天王制用失節(jié),多取於諸侯,如欲垂誡,即書於 周 史可矣;若書於諸侯之史,是悔恡其貨而侮王命也。”
自取
(1).自己招致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清斯濯纓,濁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?!薄肚f子·齊物論》:“夫吹萬(wàn)不同,而使其自已也,咸其自取,怒者其誰(shuí)耶?” 宋 梅堯臣 《寄永興招討夏太尉》詩(shī):“二師覆敗乃自取,豈是廊廟謀不臧?!?明 王守仁 《瘞旅文》:“皆爾自取,謂之何哉?!?/p>
(2).謂自己取代之?!度龂?guó)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﹝ 先主 ﹞謂 亮 曰:‘君才十倍 曹丕 ,必能安國(guó),終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輔,輔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?!?/p>
(3).自娶。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 秦 女絶美,王可自取,而更為太子取婦?!?/p>
樓鑰名句,攻媿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