須彌山折箸桃來,眉毛上懸掛恰好
出自宋代釋妙倫《觀音觀老請(qǐng)贊》:
眼無筋,頭無腦。
是個(gè)非個(gè)并除,佛兮魔兮俱掃。
須彌山折箸桃來,眉毛上懸掛恰好。
是誰識(shí)他,觀音長(zhǎng)老。
注釋參考
須彌山
(1).梵語sumeru的譯音。或譯為 須彌樓 、 修迷盧 、 蘇迷盧 等。有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安明”、“善積”諸義。原為古 印度 神話中的山名,后為佛教所采用,指一個(gè)小世界的中心。山頂為 帝釋天 所居,山腰為四天王所居。四周有七山八海、四大部洲。《釋氏要覽·界趣》:“《長(zhǎng)阿含》并《起世因本經(jīng)》等云:四洲地心,即 須彌山 。此山有八山遶外,有大鐵圍山,周迴圍繞,并一日月晝夜回轉(zhuǎn)照四天下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天咫》:“釋氏書言, 須彌山 南面有閻扶樹,月過,樹影入月中?!薄斗馍裱萘x》第七三回:“非銅非鐵又非鋼,曾在 須彌山 下藏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佛言須彌山》:“佛經(jīng)言 須彌山 高數(shù)萬由旬,日月繞山周行,為其峯影所蔽,遂分晝夜?!币嗍》Q“ 須彌 ”。 宋 蘇軾 《觀湖》詩之一:“ 須彌 有頂?shù)痛谷眨?兜率 無根下戴鼇。” 清 姚鼐 《題<四更山吐月圖>》詩:“環(huán)海世界中 須彌 ,光明隱蔽行兩規(guī)?!?/p>
(2).指 喜馬拉雅山 。 康有為 有《望須彌山云飛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國(guó)聞西藏又割地矣》詩。
眉毛
眉毛 (méimao) 眼眶上緣長(zhǎng)的毛 brow懸掛
懸掛 (xuánguà) 吊掛;掛念 hang;suspend 懸掛在一根帶子上的錢包恰好
恰好 (qiàhǎo) 正好;剛好 just right 這塊布恰好夠做一件襯衣 適值其時(shí) in the nick of time 援兵恰好這時(shí)趕到 形式精確或比例一致地 in perfect 它的裂縫恰好與底面相平行釋妙倫名句,觀音觀老請(qǐng)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