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蔡沈《曾景山猶子覓詩》:
勿謂參也魯,孔門最少年。
能于一唯間,頓悟冠三千。
注釋參考
一唯
(1).語出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 參 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’ 曾子 曰:‘唯?!焙笠蛞浴耙晃ā敝^應(yīng)諾迅速,全無疑問?!吨熳诱Z類》卷四一:“ 顏?zhàn)?問目,卻是初學(xué)時(shí); 曾子 一唯,年老成熟時(shí)也?!?明 李贄 《寄焦弱侯書》:“觀自言 回 死則亡,未聞有好學(xué)者,則 參 雖一唯,亦不得謂之好學(xué)矣?!?/p>
(2).謂完全聽從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內(nèi)閣三·相公投刺司禮》:“ 馮保 勢雖張,然一唯 江陵 指麾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十:“何消如此多疑!使得,使得。一唯尊命,只求快些?!?/p>
頓悟
頓悟 (dùnwù) 猛然醒悟 insight 通過體現(xiàn)佛教禪宗精神目的的直覺領(lǐng)會而獲得的突然的領(lǐng)悟和一種意識狀態(tài) satori三千
(1).《書·呂刑》:“墨罰之屬千,劓罰之屬千,剕罰之屬五百,宮罰之屬三百,大辟之罰二百。五刑之屬三千?!焙笠蛞浴叭А敝腹糯械男塘P?!度龂尽の褐尽り惾簜鳌罚骸胺蛉е畬?,雖未可悉復(fù),若斯數(shù)者,時(shí)之所患,宜先施用?!薄稌x書·謝尚傳》:“夫無后之罪,三千所不過?!薄赌鲜贰た琢罩畟鳌罚骸叭羧徐妒迨溃赜雄x貴之尤,此五帝不相循法,肉刑不可悉復(fù)者也?!?/p>
(2).泛言數(shù)目之多。 三國 魏 陳琳 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長城何連連,連連三千里?!?唐 李白 《秋浦歌》之十五:“白髮三千丈,緣愁似箇長?!?/p>
(3).指三千大千世界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與諸道人辨宗論》:“三世長於百年,三千廣於 赤縣 ;四部多於戶口,七寶妙於石沙?!?/p>
蔡沈名句,曾景山猶子覓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