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轍《東方書生行》:
東方書生多愚魯,閉門誦書口生土。
窗中白首抱遺編,自信此書傳父祖。
辟雍新說從上公,冊除仆射酬元功。
太常弟子不知數(shù),日夜吟諷如寒蟲。
四方窺覘不能得,一卷百金猶復(fù)惜。
康成穎達(dá)棄塵灰,老聃瞿曇更出入。
舊書句句傳先師,中途欲棄還自疑。
東鄰小兒識機(jī)會,半年外舍無不知。
乘輕策肥正年少,齒疏唇腐真堪笑。
是非得失付它年,眼前且買先騰踔。
注釋參考
太常
太常 (tàicháng) 官名,掌禮樂郊廟社稷事宜 an offical who controls ritual,god of land and god of grains 獻(xiàn)之太常?!鳌?劉基《郁離子·千里馬篇》弟子
弟子 (dìzǐ) 門徒,徒弟;接受他人教導(dǎo)并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disciple;follower;pupil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日夜
日夜 (rìyè) 白天和黑夜 day and night 其時日夜兵火交迫。——《廣州軍務(wù)記》 日夜望將軍至?!妒酚洝ろ椨鸨炯o(jì)》吟諷
(1).作詩。亦謂作詩諷刺?!端螘ぴ觽鳌罚骸昂蔑嬀疲埔髦S,獨酌園庭,以此自適?!?唐 韓偓 《<香奩集>序》:“大道入關(guān),緗帙都墜,遷徙不常厥居,求生草莽之中,豈復(fù)以吟諷為意?” 宋 劉克莊 《和南塘食荔嘆》:“在昔 唐 家充歲貢,吟諷何止 杜陵翁 ?!?/p>
(2).謂有節(jié)奏地誦讀詩文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“吟諷者銜其山川,童蒙者拾其香草?!薄赌鲜贰ね躞迋鳌罚骸皭邸蹲笫洗呵铩罚髦S常為口實,廣略去取,凡三過五抄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詩歌二》:“此皆流麗有情致,可吟諷也?!?清 陳裴之 《香畹樓憶語》:“姬獨舉《雪中人》‘可人夫壻是 秦嘉 ,風(fēng)也憐他,月也憐他’數(shù)句,吟諷不輟?!?/p>
(3).借指詩歌。 明 李東陽 《集句后錄小引》:“幽情鬱思,欲託之吟諷而未能者,略尋往年故事,集古句以自況?!?/p>
寒蟲
(1).寒天的昆蟲。多指蟋蟀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與何炯書》:“寒蟲夕叫,合輕重而同悲?!?唐 常建 《聽琴秋夜贈寇尊師》詩:“寒蟲臨砌急,清吹褭燈頻。” 胡鄂公 《辛亥革命北方實錄》:“其繼也,若游龍之行空,長虹之逶迤,若嫠婦之夜哭,寒蟲之鳴壁?!?/p>
(2).越冬的蟲。 清 唐孫華 《三迭隨庵韻》:“蟄久寒蟲將出戶,臘過凍草漸逢辰。”
蘇轍名句,東方書生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