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陸游《聞雨》
慷慨心猶壯,蹉跎鬢已秋。
百年殊鼎鼎,萬事祗悠悠。
不悟魚千里,終歸貉一丘。
夜闌聞急雨,起坐涕交流。
注釋參考
不悟
(1).沒有覺察。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 張儀 曰:‘嗟乎,此在吾術(shù)中而不悟,吾不及 蘇君 明矣!’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規(guī)箴》:“ 晉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,必有傳后意,諸名臣亦多獻直言?!?/p>
(2).不了解;不理會?!赌鲜贰そ蛡鳌罚骸安晃蛎鞴娋熘亍!薄端鍟な废閭鳌罚骸氨炯词雎毮限?,宣條下國,不悟皇鑒曲發(fā),備位少陽?!?/p>
(3).不覺悟。 清 嚴有禧 《漱華隨筆·封繼妻》:“而 夏 不悟,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(fù),作《漁家傲》一闋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:“ 清 時,許多 中國 人似并不悟自己之為奴,一嘆?!?/p>
魚千里
(1).謂魚游千里。典出《關(guān)尹子·宇》:“以盆為沼,以石為島,魚環(huán)游之,不知其幾千萬里而不窮也?!?宋 黃庭堅 《追和東坡題李亮功<歸來圖>》:“小池已筑魚千里,隙地仍栽芋百區(qū)?!?/p>
(2).比喻徒然無益地追求不止或追逐不舍。 宋 黃庭堅 《戲作林夫人欸乃歌》之二:“從師學(xué)道魚千里,蓋世成功黍一炊?!?宋 陸游 《聞雨》詩:“不悟魚千里,終歸貉一丘?!?/p>
終歸
終歸 (zhōngguī) 到底;畢竟 after all;in the end 他們終歸還是決定從陸路走貉一丘
《漢書·楊惲傳》:“古與今如一丘之貉?!焙笥谩昂岩磺稹敝^同屬一類,沒有差別。 宋 蘇軾 《過嶺》詩之一:“平生不作兔三窟,今古何殊貉一丘?!?金 元好問 《祖唐臣愚庵》詩:“ 青州 荊州 兔三窟,古人今人貉一丘。” 清 查慎行 《歲寒雜感》詩之九:“誰將正變溯源流,今古何殊貉一丘?!币嘧鳌?貉同丘 ”。 明 吳幵 《優(yōu)古堂詩話》:“ 呂吉甫 云:‘南北戰(zhàn)爭蝸兩角,古今興廢貉同丘?!?/p>
陸游名句,聞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