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程公許《和大著何后部》:
何侯起膠庠,巋立諸老后。
鹽酸空茂檜柏,驚秋笑蒲柳。
平生經世心,短舞要長袖。
白頭謁承明,彩闥炳郎宿。
云國一漁舟,順風輕放溜。
寒化耀荒寒,靈芝茁腐朽。
身間澹無慮,歲熟宜釀酒。
理鏘自性觀,契得無漏。
注釋參考
自性
(1).佛教語。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。 南朝 梁武帝 《凈業(yè)賦》:“既除客塵,又還自性?!?唐 寒山 《詩》之二三八:“寄語諸仁者,復以何為懷。達道見自性,自性即如來?!?宋 楊圭 《<金剛般若波羅密經>序》:“切以諸佛説法,不離自性,須知一切萬法,皆從自性起用?!?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六一:“若有自性互不成,互不成者誰佛剎?”
(2).個性;本性。 魯迅 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人必發(fā)揮自性,而脫觀念世界之執(zhí)持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宮竹心》:“寄《婦女雜志》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,但我恐怕不能改竄,因為若一改竄,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,很不相宜?!?/p>
無漏
(1).不泄露?!端囄念惥邸肪砦逦逡?南朝 梁 王僧孺 《<詹事徐府君集>序》:“溫樹靡答,露事不詶;省中之言無漏,席下之跡不疑?!?/p>
(2).沒有漏洞。 唐 白行簡 《濾水羅賦》:“環(huán)之勁鐵,取其堅而不朽;羃以輕紗,取其疏而無漏?!?/p>
(3).佛教語。謂涅槃、菩提和斷絕一切煩惱根源之法。與“有漏”相對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答王衛(wèi)軍問》:“藥驗者疾易痊,理妙者吝可洗。洗吝豈復循環(huán),疾痊安能起滅?則事不侔,居然已辨,但無漏之功,故資世俗之善,善心雖在五品之數,能出三界之外矣?!薄栋儆鹘洝毢D鏡喻》:“禪定道品,無漏諸善,三乘道果,一切都失?!?唐 王維 《能禪師碑》:“得無漏不盡漏,度有為非無為者,其惟我 曹溪禪師 乎!” 趙殿成 箋注:“釋氏謂道心如完器,妙理猶浄水,一切煩惱,破壞道心,迷失妙理,猶如破器,不能停浄水,譏其過失,名之曰漏。即欲漏、有漏、無明漏也。四果永盡,名曰無漏?!?/p>
程公許名句,和大著何后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