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王哲《河傳令七首》
德夫知縣。坐上將余便。索河傳令。堂下落花,你咱分明親見。稍知空,這攀緣,都不戀。爭如修取來生善。早悟光陰,急急同飛箭。足愛前親,好心長行方便。若回頭,隨我訪,神仙面。
凡軀莫藉。把惺惺了了,自然明明構(gòu)架。行住坐臥,須要清清閑暇。氣神和,結(jié)成珠,堪教化。張弓舉箭能親射。紅心正中,趕退周天卦。*貼中間,并出霞光無價。五行違,脫陰陽,超造化。
害風(fēng)落魄。便飄蓬信任,到處并無籬落。游歷水云,管甚身軀零落。覓殘馀,傍人家。閑院落。眾皆笑我貧淪落。教他骨頭,無福長流落??茨悴恢?,將來何方下落。免伊憂,恁時節(jié),超碧落。
衫敗易處。俗情正好,知白守黑。院脫離,好把明珠憐惜。年時,因緣,怎生積。心約已為規(guī)則。圭一粒,細思非難覓。性識真,便是神仙端的。明公,專上,都押席。
心合眼瑩,耳聰意靜,鼻通舌辯。說山頭,一派清流落澗。中烹,焰兒,緊不慢。西金解東方版片,便令虎龍,同打扮得明珠,諸般不教興販。春來,金生,花復(fù)綻。
營軀手段。這饑寒未免,上街須當唱喚。提個清,了了惺惺鐵罐。覓殘馀,聲聲叫,道攝亂。極承貴府人憫嘆。唯愿諸公,心懷常照管。選甚冷吃,將來腹中煎*。煉重陽,方堪看,害風(fēng)漢。
竹冠頂按。更竹作水瓶,至今常將手盥。竹杖竹藍,竹笠竹車竹鉆。竹林中,竹笛鳴,聲自喚。木鞋襯腳真熱暖。木做盤兒,鏡磨明圓滿。木箸木匙,木杓木盔木碗。木陰間,木牛耕,田三段。
以上王哲作品《河傳令》共7首
注釋參考
爭如
(1).怎么比得上。 前蜀 韋莊 《夏口行》詩:“雙雙得伴爭如雁?一一歸巢卻羨鵶?!薄肚貋懔鶉皆挕肪砩希骸褒埢⑽茨軤幧琊?,爭如兩個上將軍?” 元 馬致遠 《岳陽樓》第二折:“爭如我蓋間茅屋臨幽澗,披片ma{1|1}衣坐法壇?”
(2).猶怎奈。 唐 駱浚 《題度支雜事典庭中柏樹》詩:“爭如燕雀偏巢此,卻是鴛鴦不得棲?!?宋 晏幾道 《臨江仙》詞:“爭如南陌上,占取一年春。”
(3).猶不如。 宋 辛棄疾 《婆羅門引》詞:“爭如不見;才相見、便有別離時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八:“譬如往日害相思,爭如今夜懸梁自盡,也勝他時憔悴死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十九回:“ 玄德 既知能啖父,爭如留取害 曹瞞 ?!?清 丁澎 《見燕》詩:“相期定似逢寒食,乍見爭如説故鄉(xiāng)。”
生善
佛教指生緣和善緣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<菩提樹頌>序》:“此實生善之妙緣,進行之深福?!?/p>
王哲名句,河傳令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